《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本科使用)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别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编的《教学指导大纲》,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
1.熟识常用中药200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100种。
2.掌握中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3.具有整理祖国药学遗产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总学时数为136,课堂教学与实验时数比例为1:1(其中包括声像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课堂讲授部分
【目的要求】
1.明确中药鉴定学的含义、任务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中药鉴定的各种方法。
4.重点学习中药材品种100种。
【教学内容】68学时
总论:4学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的真伪(包括中成药显微鉴别),评价中药的品质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寻找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 中药的资源
第四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第五章 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
2.中药的杂质检查
3.中药鉴定的方法
(1)来源鉴定及品种鉴定
(2)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
(4)理化鉴定
各论
第一篇 植物药类
第六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18学时
1.概述
2.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怀牛膝、商陆、威灵仙、川乌、附子、白芍、黄连、板兰根、山豆根、甘草、黄芪人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丹参、黄芩、地黄、巴戟天、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麦冬、莪术、天麻(36味)。
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关木通、鸡血藤、钩藤(3味)
第八章 皮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厚朴、肉桂、黄柏(3味)
第九章 叶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枇杷叶、潘泻叶、桉叶(3味)
第十章 花类中药 4学时
1.概述
2.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红花、蒲黄、西红花(6味)
第十一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0学时
1.概述
2.马兜铃、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补骨脂、小茴香、山茱萸、马钱子、天仙子、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白豆蔻、益智(17味)
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 6学时
1.概述
2.麻黄、鱼腥草、细辛、仙鹤草、金钱草、广藿香、荆芥、泽兰、佩兰、青蒿、穿心莲、石斛(12味)
第十三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冬虫夏草、茯苓、猪苓(3味)
第十四章 树脂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安息香、血竭(2味)
第十五章 其它类中药 2学时
1.概述
2.海金沙、青黛、儿茶、五倍子(4味)
第二篇 动物药类 8学时
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应用概况
第十七章 药用动物的分类概况
第十八章 动物中药的鉴定
地龙、珍珠、土鳖虫、海马、哈士蟆油、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穿山甲、麝香、牛黄、阿胶(12味)
第三篇 矿物类药 4学时
第十九章 矿物类中药的性质
第二十章 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第二十一章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朱砂、轻粉、赭石、雄黄、信石、滑石、芒硝、炉甘石(8味)
说明:声像教学有老师灵活掌握,辅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实验部分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原植(动)物的鉴定方法,能正确的描述。
2.掌握性状鉴定的方法,能熟练地描述。
3.掌握显微鉴定方法及技术,包括徒手切片、组织解离、粉末制片技术;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
4.掌握理化鉴别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68学时
1.观察200种常用中药标本及有关原植物标本。
2.显微鉴定的中药品种30种。
3.理化鉴定的中药品种10种,包括定性定量方法及商品药材药典检查方法。
4.加入声像教学及组织参加或见习,辅助完成实验内容。
课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 学时数 | |
总论 | 4 | |
各 论 | 根及根茎类中药 | 18 |
茎木类中药 | 2 | |
皮类中药 | 2 | |
叶类中药 | 2 | |
花类中药 | 4 | |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 10 | |
全草类中药 | 6 | |
藻、菌、地衣类中药 | 2 | |
树脂类中药 | 2 | |
其它类中药 | 2 | |
动物类中药 | 8 | |
矿物类中药 | 4 | |
复习 | 2 | |
合计 | 68 |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