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开放共享>详细内容

开放共享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年报

发布时间:2023-01-05 15:3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务院提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文),自治区党委、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在此背景下,2014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评审认定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此后孵化了国家行业、区域及其它省级平台,目前本实验室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单位)、国家级一流专业中药学、广西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港澳台”入桂工作岗位团队、国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专家团队等组成。朱华教授为主任历任桂林医学院党委书记、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首届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黄汉儒教授等为学术顾问,庾石山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平台拥有固定人员64人,正高职称39人,博士38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等,集聚了国内外壮瑶药专项研究高层次人才。
        本平台贯彻国务院“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研究方向为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国内先进平台和团队。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广西日报,国家药监局等专家鉴定)。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陈武主席亲切接见朱华教授,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老挝中央政治局委员占沙蒙、越南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裴青山等东盟国家领导人曾会见朱华教授,以壮瑶药为抓手,促进中国与东盟传统医药合作,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2年实验室主要成效包括:一是参政议政新突破:本实验室主任朱华教授主持撰写的调研报告《广西一流学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获广西政府采纳,自治区主要领导蓝天立主席、刘小明副书记、费志荣副主席给予批示,为政府制定有关文件提供科学依据,有利影响与推动壮瑶药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参与的“加快我区种业振兴的建议”“大力推动我区香料香精产业发展的建议”课题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年度参事重点课题。二是与广西政治经济紧密结合,实验室主任担任广西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视组组长,负责指导16个政府厅局及人大机关党史学习教育。三是实验室主任朱华教授当选为广西民族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于2022年6-8月参加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第一批广西民族药认定专家评审会议,参与主持审议《广西民族药认定标准(试行)》《广西民族药认定程序(试行)》,经公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广西民族药名单(第一批)共218个壮药、瑶药,广西民族药名单(第一批)产生,这是民族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壮瑶药理论研究守正创新,理论成果《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壮瑶药研究(第七期)》《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等专著由广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创新及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完成了小苦荬、胡枝子、石油菜、风车子、卜芥等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已被政府部门审核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为广西壮瑶医药产业打下基础。是广西壮瑶药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有新突破,广西壮瑶药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有新发展,联合培养我区首届民族医药壮医药博士学位论文《伤科壮药的发掘整理及十一方药酒Q-marker与药效机制研究》正式通过,顺利毕业,第一个民族医药壮医药博士产生了。“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首次获得2022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示),填补了空白该成果是在中医药(壮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系统壮药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药效筛选与临床验证,根据国务院“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如何判断壮药的真伪优劣,如何让各族群众信任壮药、用好壮药,使传承壮药成为大健康事业和产业的新动能,壮药品种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与应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关键所在。历时10年,实施5个项目,以壮药旱田草等22个药材为研究对象,形成“基于壮医药理论‘四位一体’(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壮药品种质量多维评价标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成果,为壮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是“壮药材多维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该成果选取具有解毒功效的广西特色壮药材两面针、拳卷地钱、青天葵、毛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维评价研究,提出了“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四位一体的广西特色壮药材多维评价研究模式,实现了广西特色壮药材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突破,为壮医药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是研究平台与团队建设上台阶我平台参与申报的“中药壮瑶药创新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实现了我校教育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是人才建设有突破,我实验室人员卢汝梅、樊兰兰、田慧、夏星等人当选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一是中医药壮瑶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研究有新发展,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外合作壮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产品研制与应用”项目,实验研究快报表明:壮药材拳卷地钱中芹菜素具有解热作用,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壮医“瘴病”范畴,预防方法以芳香化浊辟秽解毒为主,兼顾补气提阳,治疗原则以调气解毒补虚为主。是壮瑶药协同创新产业化成果效益显著,协同研制了“甘麦大枣饮液”、“芦竹参”、“兰香草精油”等3个新产品。是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持续增长,举办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表彰了48项壮瑶药研究成果、29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10名壮瑶药青年优秀学者(邕江学者),以壮瑶药为抓手,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及广西卫视广西新闻黄金时段进行报道。支持学科发展,实验室主任作为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带头人,带领学科建设在教育部评估中取得了优良成绩,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该中药学连跳二级晋升。
一、研究工作与成果水平
        2022年度,实验室固定成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活血祛瘀法调节NLRP3炎症小体-自噬稳态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抗AD机制研究、基于“干细胞归巢”探讨雷公藤多糖对胰岛来源的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机制研究、基于组学的巴戟天“紫肉”与优质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龙眼叶配伍组分调节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等新增立项。主要成效有:
1.原创中药壮瑶药著作多(共32部,今年新增3部),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对壮瑶药理论体系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2022年出版了《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壮瑶药研究(第七期)》《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本科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为例》等著作、教材。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副会长黄汉儒教授认为“在广西科技出版社支持下,出版了《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又名火炭毛、火炭藤、黄鳝藤等,中医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和明目退翳等功效,瑶药名独探咪,属风打相兼药,瑶医药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食除滞,明目退翳。在广西区内资源丰富,且使用广泛,目前被广西地方标准收录,本文采用本草考证,铅、镉、砷、汞、铜及农药残留检测,不同产地挥发性成分分析,总黄酮含量测定,广泛靶向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性分析,抗急性肝损伤等药理活性研究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其药材质量进行多维分析,构建了多维评价体系,为其使用规范化、合理化,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双飞蝴蝶(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 Bahn. f.)为瑶族地区常用药材,课题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二卷)》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项目,进行药材鉴别、限量检查、总酚酸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评价及药效活性研究,建立双飞蝴蝶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书是第一部记载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在“系统瑶药学”理论基础上进行传承创新、质量控制与多维评价的专著。”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匡海学教授指出“本书以广西本科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为例,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其研究课题于2018年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分别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国家标准内涵、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例如,以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特点的高素质中药学专业人才为导向,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出在加强中医药思维培养中融入壮瑶医药思维的培养,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范式革命,形成独具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中药学培养体系;提出加强和改进中药学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建按国家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以从事中医药(民族药)优秀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卓越中药师”班组,真正全面落实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
2.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创建及其关键技术应用新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积极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建地标、明身份”。完成了小苦荬、胡枝子、石油菜、风车子、卜芥等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已经政府部门审核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为广西壮瑶医药产业打下基础。2022年本实验室承担国家药典委员会2022年度国家药品标准制修订研究课题,系统梳理鸡血藤、广金钱草药材标准中性状、显微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研究与完善,保证标准的实用性与适用性。2022年本实验室继续研究提升瑶药材犁头草、双飞蝴蝶、白背三七、三妹木、艳山姜等的质量标准,形成了壮瑶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多年来本团队累计开展了106个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这是目前研究质量标准最多的团队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壮瑶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为壮瑶药的使用、开发及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壮瑶药的产业发展,为壮瑶医药卫生事业和富民强桂新跨越贡献了力量”。
3.创新构建了全球第一家壮瑶药理论指导下的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
        本团队进行了上林、金秀、武鸣、岑溪、合浦、防城、上思、钦北、鱼峰区、良庆区等10个县(域)及北海、防城、钦州三个市海域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完成了297个样地、3487种中药民族药标本鉴定收录。新增样地31个,样方套155个,调查325种;新增样地31个、样方套155个、调查325种,创新构建壮瑶药理论指导下国内外第一个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壮瑶药自然资源,建立GAP规范种植试验区。2022年,创新构建并完善了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4.创新壮瑶药研究专业性季刊(中文、英文、壮文)
        本实验室主办《壮瑶药研究(第七期)》于2022年出版,该季刊的出版,开辟了壮瑶药研究学术季刊的历史先河,也是中国最多人口少数民族壮族传统药物研究专栏。
5.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取得新成效
        壮瑶药团队研制“芦竹参”等10个产品,产生社会经济效益309.87万元。2022年,本实验室壮药九层楼、两面针、大叶金花草等4个发明专利及转化产品荣获在第十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展出。“异长叶烯酮肟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专利成功转化31万元,促进产业化。
6.壮瑶药研究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成绩喜人。
        2022年本实验室的成果获奖共38项,其中研究成果“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首次获得2022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示),填补了空白;“壮药材多维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其中,成果“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是在中医药(壮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系统壮药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药效筛选与临床验证,根据国务院“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如何判断壮药的真伪优劣,如何让各族群众信任壮药、用好壮药,使传承壮药成为大健康事业和产业的新动能,壮药品种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与应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关键所在。历时10年,实施5个项目,以壮药旱田草等22个药材为研究对象,形成“基于壮医药理论‘四位一体’(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壮药品种质量多维评价标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成果,为壮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
申请专利25项,获授权专利28项;围绕中药壮瑶药研究发表科技论文204篇。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硕士研究生175名,本科实习生54名。广西壮瑶药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有新发展,联合培养我区首届民族医药壮医药博士学位论文《伤科壮药的发掘整理及十一方药酒Q-marker与药效机制研究》正式通过,顺利毕业,第一个民族医药壮医药博士产生了。
        壮瑶药研究成果对主体学科中药学(壮药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实现高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中药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验室主任朱华教授当选国家一流专业中药学学科负责人。我实验室骨干成员卢汝梅、樊兰兰、田慧、夏星等人2022年当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7.主办了目前国内外系列规模最大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形成品牌效益
        本实验室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分别主办了七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自治区领导、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壮瑶药“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题进行了研究专题报告。各政府部门科技厅、教育厅、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广西新闻联播在黄金时段进行了专题报道。
8.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规模最大的平台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国内外最多的壮瑶药研究方向的博士(38名)和壮瑶药研究方向的教授(39名),形成了国内外壮瑶药研究方向规模最大的科研团队和平台。
9.研究平台与团队建设上台阶
        我中心参与申报的“中药壮瑶药创新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实现了我校教育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
10.自治区及广西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本团队高度肯定:“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我局组织联合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的单位之一,项目负责人朱华教授是本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实验室以壮药为主体对象,围绕其资源、质量控制及安全体系,全面系统开展民族药研究项目”(见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广西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总负责人朱华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武鸣、上林、饮北、金秀、上思、合浦、防城区、岑溪等八县区的中药(壮瑶)资源普查以及北海、饮州、防城港等三市的海洋药资源普查工作,为实现广西医药制造产业千亿元目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见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本实验室人才队伍梯队合理、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硏场地及仪器设备,可开展壮瑶医药基础理论、本草考证、栽培、基础实验、临床应用及生产应用等综合系列研究。”
        自治区领导黄日波认为“广西是中医药壮瑶医药资源丰富的省区,底蕴厚重、潜力巨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希望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壮瑶医药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为振兴广西壮瑶药做出更大的贡献。”
11.开放合作,交流共享
        本实验室依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第四次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实验中心、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等,在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庾石山一级教授的指导下,在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对口支持下,与泰国孔敬大学、澳门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广西慧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临山殿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东兰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有突破。
与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李成龙教授、加拿大维戈大学肖建波教授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外合作壮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产品研制与应用”项目,李成龙教授、肖建波教授通过线上的形式对本项目的开展与研究进行指导与讨论,目前研究发现壮药材拳卷地钱中芹菜素具有解热作用,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壮医“瘴病”范畴,预防方法以芳香化浊辟秽解毒为主,兼顾补气提阳,治疗原则以调气解毒补虚为主。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固定成员64名,首席科学家1人,学术带头人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9人,博士学位38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3人;自2013年成立以来,培养壮瑶药项目博士15人,是目前国内外培养壮瑶药博士最多团队。目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专家、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级创新团队、“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广西科协海智学者、广西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等。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庾石山一级研究员,引进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西班牙维戈大学萧建波博士教授,引进中南大学天然药物化学钟世安教授团队、药物合成唐瑞仁教授团队,引进华南理工大学药学研究尹标林教授团队,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物分子生物学李丹妮博士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博士申利群教授,泰国孔敬大学胡颖博士生、北京大学生药学樊兰兰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谢锋博士、广西一心医药连锁公司副总经理马利飞主任药师。目前中心拥有国内外最多的壮瑶药研究方向的博士(38名)和壮瑶药研究方向的教授(39名),形成了国内外壮瑶药研究方向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本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制订了健全的实验室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人员聘用与流动管理制度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及制度的监督下,实验室正常运转。主要制度包括:运行管理机制及制度建设、开放合作、人员聘用及流动、日常管理情况、设备实验与维护等。
        实验室在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本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目前已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壮瑶药产学研新突破。2022年,本团队研制壮瑶药产业化成果甘麦大枣饮液、芦竹参、薏米百益粉、沙罗玉山佛茶、防疫香囊等10个产品投产,产生经济效益309.87万元。“异长叶烯酮肟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专利成功转化31万元,促进产业化。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汇萃本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壮瑶药材及产品的开发工作。
        为地方服务有新成效。2022年,本实验室壮药九层楼、两面针、大叶金花草等4个发明专利及转化产品荣获在第十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展出。完成小苦荬、胡枝子、石油菜、风车子、卜芥等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5个瑶药材质量标准已经政府部门审核拟收入政府《瑶药材质量标准》,为广西壮瑶医药产业打下基础。
五、实验室大事记
        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匡海学教授指出“本书以广西本科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为例,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其研究课题于2018年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分别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国家标准内涵、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例如,以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特点的高素质中药学专业人才为导向,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出在加强中医药思维培养中融入壮瑶医药思维的培养,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范式革命,形成独具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中药学培养体系;提出加强和改进中药学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建按国家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以从事中医药(民族药)优秀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卓越中药师”班组,真正全面落实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
        2.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黄汉儒教授认为“在广西科技出版社支持下,出版了《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又名火炭毛、火炭藤、黄鳝藤等,中医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和明目退翳等功效,瑶药名独探咪,属风打相兼药,瑶医药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食除滞,明目退翳。在广西区内资源丰富,且使用广泛,目前被广西地方标准收录,本文采用本草考证,铅、镉、砷、汞、铜及农药残留检测,不同产地挥发性成分分析,总黄酮含量测定,广泛靶向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性分析,抗急性肝损伤等药理活性研究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其药材质量进行多维分析,构建了多维评价体系,为其使用规范化、合理化,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双飞蝴蝶(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 Bahn. f.)为瑶族地区常用药材,课题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二卷)》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项目,进行药材鉴别、限量检查、总酚酸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评价及药效活性研究,建立双飞蝴蝶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书是第一部记载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在“系统瑶药学”理论基础上进行传承创新、质量控制与多维评价的专著。”
        3.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对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现场题词:“壮瑶医药,大放异彩”。
        4.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日波指出,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希望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壮瑶医药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为振兴广西壮瑶药做出更大的贡献。
        5.2022年12月18日,广西日报报道:12月18日,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头承办的第七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在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飞在线致辞。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致辞。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姚春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壮瑶医药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协作,推动壮瑶医药开放发展。会议以壮瑶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医药壮瑶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壮瑶药理论基础与民间方药研究、壮瑶药品种品质多维评价研究、壮瑶药药效与临床应用研究、壮瑶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议题,国内外中医药壮瑶医药及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113名专家学者,包括来自西班牙、香港等境外学者,就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动态、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等专题作了学术报告。论坛分7个分会场举行。研讨重点集中在五个研究方向:1.中医药壮瑶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2.壮瑶药理论基础与民间方药研究,3.壮瑶药品种品质多维评价研究,4.壮瑶药药效与临床应用研究,5.壮瑶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坛颁发“第七届壮瑶药协同创新学术成果奖”48项,“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中药(民族药)液相指纹图谱识别技术”《神奇的壮医疗法——药线点灸》《壮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越南槐内生菌ETR—B22挥发性成分抑制番茄采后灰霉病并维持果实品质的作用”等5项研究成果获特等奖;《壮瑶药研究(第七期)》《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等17项研究成果获一等奖。论坛进行壮瑶药协同创新优秀人才表彰,庞宇舟、黄汉儒等29名同志荣获壮瑶药协同创新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谢凤凤、张淼等10名学者荣获2022年度壮瑶药协同创新优秀青年专家(邕江学者)。论坛举行2022年九项广西中医药大学壮瑶药协同创新研究突出成果揭幕及祝贺仪式。一是壮瑶药理论研究守正创新,理论成果《壮瑶药研究(第七期)》《瑶药材火炭母、双飞蝴蝶的研究》《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等专著首次由广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二是壮瑶药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有新突破,联合培养首届民族医药(壮医药)博士。三是“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22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示),填补空白。四是“壮药材多维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2022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五是研定10个瑶药材质量标准(地丁草、白背三七、香砂、蝙蝠草、青钱柳、小苦荬、胡枝子、石油菜、风车子、卜芥)获政府部门审核通过,并颁布实施。六是产学研有突破,壮瑶药团队研制“芦竹参”等10个产品投产。七是科技成果丰硕,48项研究成果获“第七届壮瑶药协同创新学术成果奖”。八是壮药九层楼、两面针、大叶金花草等4个发明专利荣获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示。九是人才与平台建设有突破,29名学者当选壮瑶药协同创新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0名青年荣获2022年度壮瑶药协同创新优秀青年专家(邕江学者)。论坛取得共识,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老祖宗留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要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推动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不断释放中医药壮瑶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高质量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现代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