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工作年报
国务院提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自治区政府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桂政发[2011]61号),在此背景下,2014 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评审认定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此后孵化了国家行业、区域及其它省级平台,目前本实验室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中药壮瑶药创新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单位)、国家中医药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壮瑶药研究联合实验室、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广西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港澳台”入桂工作岗位团队等专家团队等组成。朱华教授为主任。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黄汉儒教授等为学术顾问,庾石山一级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平台拥有固定人员67人,正高职称42人,博士43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等,集聚了国内外壮瑶药专项研究高层次人才。
本平台研究方向为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国内先进平台和团队。2023年度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 与广西政治经济紧密结合,实施壮瑶医药振兴战略。提出《关于大力推动我区香料香精产业发展的建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发试验区与东盟国家开展传统医药合作调研报告》《加快我区种业振兴的建议》等3件提案,获广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实现了壮瑶药发展决策软科学研究成果新突破,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做出实验室贡献。
2 挖掘、整理和提高壮瑶药理论体系。撰写壮瑶药理论专著,为壮瑶药正本清源,打破壮瑶药没理论、不能进药典的障碍,为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理论基础。原创中药壮瑶药著作多(共 34 部,新增2部),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撰写出版《壮瑶药研究(第八期)》《壮药药材学》等著作教材,主要创新点有:(1)理论创新(科学发现):提出“源于壮医、创新理论、科学求证、指导应用”的壮药理论新观点和“三联互动(调气解毒补虚)”选药原则等。(2)技术创新:构建壮药材筛选一体化研究体系;提出“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四位一体的壮药材研究模式;建立以功效为基础的壮药品质与药效评价体系。
3 创建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壮瑶药法定标准。壮瑶药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积极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承担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制修订研究课题,系统梳理鸡血藤、广金钱草药材标准中性状、显微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研究与完善,保证标准的实用性与适用性。2023年本实验室继续研究提升瑶药材犁头草、双飞蝴蝶、白背三七、三妹木、艳山姜等10个药材的质量标准,形成了壮瑶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多年来本团队累计开展了106个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这是目前研究壮瑶药质量标准最多的团队之一,为壮瑶药进国标、入药典、明身份,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出来重要贡献。
4 摸清壮瑶药“家底”。开展资源普查、构建在壮瑶药理论指导下的全球第一个壮瑶药资源数据中心及实物标本库。本团队进行了上林、金秀、武鸣、岑溪、合浦、防城、上思、钦北、鱼峰区、良庆区等 10 个县(域)及北海、防城、钦州三个市海域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完成了 297 个样地、3487 种中药民族药标本鉴定收录。新增样地 31 个,样方套 155 个,调查 325 种;新增样地 31 个、样方套 155 个、调查 325 种,创新构建壮瑶药理论指导下国内外第一个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壮瑶药自然资源,建立 GAP 规范种植试验区。创新构建并完善了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5 创建壮瑶药研究专业性季刊(中文、英文、壮文)。本实验室主办世界唯一的《壮瑶药研究》季刊(收录至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本年度出版发行了《壮瑶药研究(第八期)》,开辟了壮瑶药研究学术季刊的历史先河,也是中国最多人口少数民族壮族传统药物研究专栏。
6 研制壮瑶特色新产品,促进成果转化。由本实验室研制新产品2个,研制的壮瑶药产业化成果葛花露、银花牛蒡茶、蒲丁茶、九味茶等9个产品获批投入生产,取得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实验室甘麦大枣饮液、葛花露、黄精桑葚酒、百合玉竹酒、芦竹参、银花牛蒡茶、薏米百意粉产品成功入围广西 “十大药膳”及“区域民族特色药膳”评比。中药创新药“十一方药酒”和“止得咳颗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2023LP00834)(2023LP00154),作为实验室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
7 扩大壮瑶药国际学术影响力。主办了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形成品牌效益。2023年主办了“第八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先后有来自西班牙、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及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为我校乃至全区壮瑶医药的对外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在线致辞。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巫家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荣仕星,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莫锦荣,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韦广辉,自治区教育厅处长黄青云,自治区科技厅处长张士军,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唐振宇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带头人庞宇舟教授,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全国名中医黄汉儒教授,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朱华教授以及广西卫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广西日报、中国教育报、广西科技出版社、广西中医药大学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和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广西新闻联播在黄金时段进行专题报道,学术影响力创新高。
8 构建壮瑶药专项研究规模最大的先进平台。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壮瑶药资源优势,评估期间,建设中药壮瑶药创新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质量监控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等国家级平台和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广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省部级平台团队。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庾石山,引进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西班牙维戈大学萧建波博士教授,引进中南大学天然药物化学钟世安教授团队,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物分子生物学李丹妮博士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博士申利群教授,泰国孔敬大学胡颖博士生、北京大学生药学樊兰兰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谢锋博士等。目前实验室拥有国内外最多的壮瑶药研究方向的博士(43名)和壮瑶药研究方向的院士教授(41名),形成了国内外壮瑶药研究方向的高水平领先科研平台。
9壮瑶药研究成果创新高。2023年,本实验室的成果获奖共54项,其中国家级(含行业)奖励6项,省部级(含行业)奖励48项等。其中主持研究成果“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年6月),为广西牵头唯一获奖,同时实现了我校教育部科技奖“零”的突破;主持“壮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壮药旱田草等 5 个品种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物创新奖;《中国壮药图鉴》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著作奖等。
2023年,实验室承担在研科研项目共14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23项国家级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基地与人才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1项省部级项目,广西仙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广西苷亮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等22项其他项目,承担项目类别和项目数创新高。申报专利21项,获授权专利38项。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实验室相关学科领域研究迈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9月18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司最新公布的ESI数据),体现了壮瑶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重要学术地位。基础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38篇,包括在T1期刊和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挖掘“桂十味”等品牌,参与揭榜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科技专项(7850万),助推广西中药千亿元产业,科技赋能区域中药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
10 壮瑶药研究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壮瑶药研究成果对主体学科中药学(壮药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中药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验室主任朱华教授当选国家一流专业及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带头人。实验室骨干研究成果“创新机制 强基固本 以教研室四化建设推进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验室卢汝梅、樊兰兰、田慧、夏星等人新增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创国内外壮瑶药项目博士本土化培养,多年来引入壮瑶药教学内容,形成独具特色中医药民族医药教育体系,培养博士研究生13人(其中壮瑶药项目博士生8人),硕士研究生219名,本科实习生54名。壮瑶药研究生获第十九届全国中药标本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11 以壮瑶药为抓手,开放共享,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促进壮瑶药研究国际化。在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庾石山一级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对口支持下,与泰国孔敬大学、澳门大学、西班牙维戈大学、美国辛辛提那州立大学、美国杜维尔大学、泰国孔敬大学、越南顺化医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西食品药品检验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广西慧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临山殿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东兰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秀荟萃本草公司、桂林振达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取得突破。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