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情况
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是2005年经广西科技厅批准设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2250多平方米,配置有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高通量酶标仪筛选系统、全自动移液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谱色谱仪、分析半制备液相、20L旋转蒸发仪 、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双向电泳系统、荧光定量PCR仪等。
实验室目前有专职技术人员24名,其中广西终身教授1人、二级教授4人;博导2人、硕导16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9 人,本科及以下2人;队伍人员专业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化学分析等,专业结构组成合理。实验室成员年龄搭配合理,40岁青年研究骨干共8 人,占总人数36%。实验室团队成员24人学科涉及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等多个学科。
2、总体定位: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中药研究的内在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展以广西特色中草药和民族药、海洋中药、农作物废弃物为研究对象,以中药药效评价为核心,以解决中药基本理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健康产品等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问题为目的,逐步成为区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药效研究平台。
3、研究方向
(1)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3)中药药效药性基础理论研究。
4、研究平台
高内涵、高通量细胞药效筛选平台
整体动物药效筛选平台
模式动物药效筛选平台
中药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
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平台
5、研究成果
5.1科研项目
近年来,实验室在研省级以上项目共182项;国家级项目3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西部开发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4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7项;省级课题85项;厅局级课题65项;横向课题23项;其它各类课题共50项。
5.2科技奖励部分
近年来,实验室获奖24项,其中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西医药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他奖项6项。
5.3其他成果
近年来,实验室获得提交专利申请127件,专利授权33件;实验室成员共发表论文1486篇,其中SCI论文19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741篇;出版专著24部;获国家六类新药证书1件,国家保健食品批文1件,院内制剂批文1件;省级技术标准2项;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1项;主编参编教材40部。
6. 国际合作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合作,多次承担科技部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近年来,实验室在原来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探索新的机制和形式,除开展课题研究外,实验室先后组织承办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缅甸、印尼、越南等国家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2013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与泰国孔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本实验室与该校“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组建“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2015年11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Eiskitis研究所合作建立“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
7. 对外开放和服务社会
近年来,实验室对北京、天津、四川及我区不同单位设立开放课题共90多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列入自治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对依托单位其他相关学科及区内其他科研单位无偿开放,共有100多名研究生及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
一直以来,实验室注重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优势,利用原创的科研成果,以多种形式为地方政府和医药企业服务。近三年来,组织专家为地方政府编制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规划4项,与地方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建研究平台2个,科研成果在企业实现产业转化2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难题应用基础研究5项。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