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综合新闻

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在南宁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04 09: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04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头承办的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张礼和院士、欧洲科学院王东明院士在线致辞,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慕仁,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姚春,自治区教育厅伍春辉副厅长、杨曦处长,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黎甲文局长,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黄琛局长,自治区科技厅张士军处长,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庞宇舟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副会长、壮医药学科奠基人黄汉儒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导、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万辅彬教授,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朱华教授和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广西卫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科技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等新闻出版编辑记者线下或线上出席了论坛,庞宇舟副书记主持大会,并致欢迎辞。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慕仁宣布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开幕,他指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广西中医药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围绕壮瑶医药的发展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对于推进壮瑶医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全国各地中医药壮瑶医药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广西壮瑶医药的发展,造福八桂大地,造福人类。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希望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进一步加强壮瑶医药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为振兴广西壮瑶药做出更大的贡献。广西中医药大学姚春校长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壮瑶医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经国家批准设置了壮医学本科专业,壮医执业医师列入国家执业医师序列,发展了壮医药学院和瑶医药学院,培养了壮医本科与研究生人才,为壮瑶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学校获批牵头组建广西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现代壮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对壮瑶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头举办“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以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题进行交流,我们真诚希望广大中医药壮瑶医药及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激发中医药壮瑶医药原创活力,促进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副主席刘慕仁宣布开幕并致辞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姚春教授讲话

领导出席

领导与专家与会
       本次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紧密围绕壮瑶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国务院“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文)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论坛以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题,紧扣中医药壮瑶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壮瑶药理论基础与民间方药研究、壮瑶药品种品质多维评价研究、壮瑶药药效与临床应用研究、壮瑶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议题,国内外中医药壮瑶医药及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113名专家学者,包括来自美国、西班牙、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及香港等6名境外学者,就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动态、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等专题作了学术报告。
论坛分5个分会场举行。研讨重点集中在五个研究方向:1.中医药壮瑶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2.壮瑶药理论基础与民间方药研究,3.壮瑶药品种品质多维评价研究,4.壮瑶药药效与临床应用研究,5.壮瑶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八十岁高龄的壮瑶医药学术泰斗黄汉儒教授和八十岁高龄的壮瑶医药科技史学术权威万辅彬教授一同出席论坛并作报告,成为本次论坛的亮点。
        论坛颁发“第六届壮瑶药协同创新学术成果奖”51项,“壮药药材学创建与质量标准研究”、“广西产壮药材铁皮石斛生长途径调控与品质相关性的研究”等4项研究成果获特等奖;《瑶药材犁头草、铁皮石斛的研究》、《壮瑶药研究(第六期)》等15项研究成果获一等奖,“青钱柳叶速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不同地区药用植物两面针根际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差异分析”等29项研究成果获二等奖;境外学者3项成果获优秀奖。论坛进行壮瑶药协同创新优秀青年人才表彰,樊兰兰、黄鼎、戴忠华、姚绍嫦、黎理、谢凤凤、张淼、赖无忌、孙宗喜、韦林利等10名青年学者荣获2021年壮瑶药协同创新优秀青年专家(邕江学者)。

 揭牌与表彰仪式
        论坛举行2021年壮瑶药协同创新研究突出成果展示揭幕仪式,一是壮瑶药理论研究守正创新,理论成果《瑶药材犁头草、铁皮石斛的研究》《壮瑶药研究(第六期)》等专著由广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二是广西壮瑶药高层次人才民族医药(瑶医药)博士研究生本土化培养有新突破;三是“壮药药材学创建与质量标准研究成果”首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四是壮瑶药协同创新成果“广西产壮药材铁皮石斛生长途径调控与品质相关性的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广西产铁皮石斛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与关键技术。五是“壮药旱田草等5个品种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成果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创新壮药材质量标准关键技术,对建立规范、可控的壮药材质量标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六是研究平台与团队建设上台阶,联合申报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为实现广西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零”突破作出新贡献,论坛举行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单位)”揭牌仪式;七是中医药壮瑶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研究有新发展, 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外合作壮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产品研制与应用”项目。 八是壮瑶药协同创新产业化成果效益显著,协同研制了“桂北芦丁槐米”、“薏米百益粉”、“防疫香囊”及“沙罗玉山佛茶”等4个新产品。
论坛形成共识,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老祖宗留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要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要结合实际,贯彻自治区党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建设壮美广西“1+1+4+3+N”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在壮瑶药事业与产业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促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