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综合新闻

壮药小黄草生药学鉴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9:31:00 浏览次数: 【字体:

壮药小黄草生药学鉴别研究

  陈龙韦安达,戴忠华,樊柳园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
摘  要: 目的 壮药小黄草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 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四大鉴别法。 结果 多年附生草本,茎圆柱形,叶纸质,无柄,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茎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较小,类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金黄色角质层;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8∶3∶4d)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供试品与对照药材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以上特征明显、稳定,可作为壮药小黄草生药学鉴别依据。
关键词:小黄草;生药学;鉴别
 
小黄草[1],为兰科植物美花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的干燥茎,又名粉花石斛、环草石斛,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小黄草是广西常见的石斛品种,数量较多,是石斛药材来源的重要品种之一,载于各版药典,是环草石斛、小黄草等石斛药材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香港及东南亚石斛市场的主流品种之一。
1 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2]中首次记载了“石斛”一名,即“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南北朝·梁《本草经集注》[3]记载:“一名林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蓫。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名医别录》(据《本草纲目》转引)[4]也记载称:“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其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丸药,惟可酒渍煮(汤)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唐《新修本草》[5,6]除原有研究基础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始安亦产”、“今荆襄及江左又有两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6]中也有对石斛的描述,“石斛名义未详。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清代亦有多部本草记载了石斛相关内容。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有关石斛品种及性状的描述[6],如霍山石斛。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多部本草书籍记载“石斛”描述和资料。
2 生药学鉴别
小黄草药材分别采于广西区内不同月份、不同产地,共11个批次,经鉴定为兰科植物美花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的干燥茎。完成样品收集后,将所有11份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并统一过20目筛,备用。
样品采集详细信息见表3-1。
表3-1 小黄草样品信息
编号 采集时间 产地/采集地点/批号 药用部位 样品状态
XHC-1 2014.05 来宾市金秀县 药材
XHC-2 2014.09 百色 药材
XHC-3 2014.10 河池市大化县沿滩镇 药材
XHC-4 2014.11 宜州市叶茂村 药材
XHC-5 2015.05 河池市 药材
XHC-6 2015.06 百色市靖西县 药材
XHC-7 2015.07 崇左市龙州县 药材
XHC-8 2015.07 云南 药材
XHC-9 2015.07 河池市 药材
XHC-10 2015.08 云南 药材
XHC-11 2015.09 崇左市龙州县 药材
 
    
2.1 原植物鉴别  多年附生草本。茎圆柱形,高10~45cm,直径2~7mm,基部略细。叶纸质,长圆柱披针形或舌形,长4~6cm,宽1.2~1.8cm,先端锐尖而略钩转;无柄;叶稍松抱于茎,鞘口张开。花单生,淡玫瑰色;苞片小;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7~1.9cm,宽约6mm,先端钝,侧萼片比中萼片长,但较窄,先端锐尖;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较宽,等长于中萼片,先端钝,边缘多少有齿;唇瓣近圆形,唇盘凹陷,被短柔毛,3条线纹从基部直达先端,边缘流苏状;合蕊柱短。花期4~5月。见图3-1。

 
 
 
图3-1 小黄草原植物图
 
2.2 性状鉴别[7,8]  鲜药材为黄绿色。药材茎细长圆柱形,常弯曲,长11~40cm,直径1~3mm,节间长0.4~2.3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气无,味较苫,有粘性。见图3-2.。

 
 
 
图3-2 小黄草干药材图
2.3 显微鉴别:
2.3.1 茎横切面特征  表皮细胞1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皮下层细胞1~2列,壁薄,角隅微木化;基本组织细胞大小相近或差异,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4~6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见图3-3。

 
 
 
图3-3小黄草茎横切面特征图
1.表皮细胞  2.薄壁细胞  3.韧皮部  4.木质部
2.3.2 粉末特征  粉末黄棕色。纤维多成束或散在,微木化,维管束上镶嵌硅质块细胞,排列成纵行;草酸钙针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或散在;木纤维长梭形,多成束,纹孔较多;导管为螺纹导管;淀粉粒较多,散在或成团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具纹孔;棕色块散在。见图3-4。


 

 
 
 
图3-4 小黄草粉末特征图
1表皮细胞(1a侧面观,1b表面观) 2纤维  3棕色块
4草酸钙针晶  5淀粉粒  6硅质块  7导管  8薄壁细胞
2.4 薄层鉴别
2.4.1 提取溶剂的考察:选取水、乙酸乙酯、甲醇、50%乙醇、95%乙醇等五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考察,其中以甲醇提取液斑点清晰圆润。故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2.4.2 提取方法的摸索: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先后、冷浸、回流的方法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三种提取方法的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但超声提取方法可检视斑点更清晰,干扰较少,且从操作简易,节省时间考虑,本实验采用超声提取30min的方法。    
2.4.3 点样量的考察:将制好的供试品溶液先后点样2.5μl、5μl、7.5μl、10μl于同一薄层板,结果以点样量为5μl时,主斑点较圆润且明显,故供试品药材提取溶液点取样量均采用5μl。  
2.4.4 展开系统的考察:先后采用石油醚-丙酮-冰醋酸(8∶5:4d)、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8∶3∶4d)等展开系统对小黄草的甲醇提取液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8∶3∶4d)为展开剂,展开效果较好,斑点集中,Rf值适中。
2.4.5 显色剂的考察:先后采用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10%磷钼酸乙醇溶液等显色剂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时,四个粉色斑点清晰,且较稳定。   
通过对选定的薄层条件反复试验,其结果稳定、可靠。不同批次小黄草薄层色谱鉴别图见图3-5。

 
 
 
图3-5 小黄草样品TLC图
1.XHC-1(对照药材)  2.XHC-2  3.XHC-3  4.XHC-4  5.XHC-5  6.XHC-6  7.XHC-7  8.XHC-8  9.XHC-9  10.XHC-10  11.XHC-11   12.XHC-12   13.XHC-1(对照药材)
色谱条件: 硅胶G薄层预制板
规格:10 cm×20 cm
          点样量:5μl;温度:15 ℃;相对湿度:60 RH%
          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8∶3∶4d)
          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
3 限量检查
3.1 水分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832项下说水分测定法测定,结果详见表3-2。
表3-2 小黄草样品水分测定结果(n=3)
编号 水分(%) 平均含量(%) RSD(%)
XHC-1 10.64 10.61 0.35
10.63
10.57
XHC-2 10.30 10.25 0.44
10.22
10.23
XHC-3 9.92 9.92 0.09
9.93
9.92
XHC-4 10.2 10.23 0.32
10.27
10.23
XHC-5 9.02 8.97 0.45
8.94
8.96
XHC-6 6.86 6.87 0.14
6.88
6.86
XHC-7 6.89 6.71 4.74
6.34
6.89
XHC-8 8.26 8.30 0.46
8.34
8.31
XHC-9 8.33 8.22 1.39
8.22
8.10
XHC-10 7.17 7.19 0.29
7.19
7.20
XHC-11 13.24 13.26 0.46
13.22
13.33
 
    
    数据结果表明,11批样品的水分含量在6.71%~13.26%之间,符合药典中规定的药材水分含量。
3.2 总灰分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302项下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结果详见表3-3。
表3-3 小黄草样品总灰分测定结果(n=3)
编号 总灰分(% 平均含量(% RSD%
XHC-1 4.07 4.13 1.49
4.20
4.14
XHC-2 5.31 5.26 0.87
5.27
5.22
XHC-3 5.31 5.26 0.87
5.27
5.22
XHC-4 4.01 4.00 0.66
3.97
4.02
XHC-5 3.74 3.73 1.06
3.76
3.69
XHC-6 4.86 4.77 2.35
4.80
4.64
XHC-7 6.74 6.59 1.94
6.53
6.51
XHC-8 4.52 4.67 2.97
4.68
4.80
XHC-9 4.69 4.72 0.51
4.74
4.73
XHC-10 6.66 6.76 2.15
6.93
6.70
XHC-11 7.18 7.19 0.98
7.12
7.26
 
    
    数据结果表明,11批药材的总灰分含量为3.73%~7.19%,最高含量上浮不超过20%,则小黄草药材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8.0%
3.3 酸不溶性灰分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302项下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结果详见表3-4。
表3-4 小黄草样品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n=3)
编号 酸不溶性灰分(%) 平均含量(%) RSD(%)
XHC-1 0.42 0.42 0.46
0.41
0.42
XHC-2 0.8 0.81 0.85
0.81
0.82
XHC-3 0.30 0.31 3.20
0.31
0.32
XHC-4 0.43 0.43 1.56
0.43
0.42
XHC-5 0.29 0.29 1.93
0.29
0.30
XHC-6 0.66 0.66 1.04
0.67
0.66
XHC-7 0.47 0.46 1.49
0.46
0.46
XHC-8 0.35 0.36 1.35
0.36
0.36
XHC-9 0.37 0.37 1.95
0.38
0.37
XHC-10 0.85 0.84 0.40
0.84
0.84
XHC-11 0.83 0.81 0.85
0.81
0.80
    
数据结果表明,11批药材的酸不溶灰分含量在0.29%~0.84%之间,最高含量上浮不超过20%,则小黄草药材酸不溶灰分不得超过1.0%。
3.4 浸出物浸出物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2201项下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通过实验可知,小黄草浸出物热浸法含量高于冷浸法,故采用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高于水溶性浸出物,且30%乙醇的浸出物最高,故采用30%乙醇为提取溶剂。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2201项下)测定,用30%乙醇作溶剂,不同批次小黄草药材浸出物测定结果详见表3-5。
表3-5 小黄草样品浸出物测定结果(n=3)
编号 浸出物(% 平均含量(%) RSD(%)
XHC-1 12.67 12.73 2.14
13.02
12.49
XHC-2 9.59 9.64 1.43 
9.53
9.80
XHC-3 8.92 9.03  2.87 
8.85
9.33
XHC-4 12.36 12.18 2.72
11.80
12.38
XHC-5 10.06 10.33  2.36 
10.54
10.37
XHC-6 6.79 6.71 1.25 
6.62
6.73
XHC-7 7.56 7.54 0.84 
7.59
7.47
XHC-8 11.01 11.18 1.30 
11.29
11.23
XHC-9 5.80 5.64 2.88 
5.64
5.47
XHC-10 12.68 12.65 1.45 
12.81
12.45
XHC-11  12.62 12.54  0.60
12.47
12.53
    
数据结果表明,小黄草30%乙醇浸出物的含量为5.64%~12.73%,最低含量下调不超过20%,小黄草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5.0%。
4 结论
对小黄草的生药学研究结果表明,小黄草为多年附生草本,茎圆柱形,叶纸质,无柄,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茎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较小,类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金黄色角质层;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8∶3∶4d)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供试品与对照药材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以上特征可作为蝴蝶花的生药学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华,韦松基主编. 常用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78.
[2](魏)吴普等述.(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三卷[DB].中华古籍数据库珍藏
[3]南北朝·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4:208.
[4]武孔媛.环草石斛药材质量分析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5]唐·苏敬,等.新修本草卷第六.草部上品之上.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62.
[6]滕建北,万德光,王孝勋.石斛名实及功效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3,11:1876-1880.
[7]朱华,傅鹏主编. 壮药材锡叶藤、兰香草、大叶金花草、耳草的研究[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16.156.
[8]朱华,傅鹏,苏健主编. 壮药材石仙桃、昂天莲的研究[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17.169.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