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综合新闻

协同创新中心港澳学术交流团学术交流总结

发布时间:2017-12-13 15:2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下达文号: 桂教科研【2013】20号
    起止时间: 2013.01—2017.12
二、项目总体进展情况概述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是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教育厅领导下,联合广西慧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和密切的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构建良好而稳定的合作体。立足于丰富的壮瑶药资源和壮瑶医临床疗效优势,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丰富的民族医药研究积累为基础,创新壮瑶药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提供壮瑶药新制剂应用基础科学依据,培养富于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构建仪器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功能完善、合作开放的科研平台,使之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基础技术领先水平的壮瑶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基地,为壮瑶药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推动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全面实施。
    本中心任务书中的机制体制建设第七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积极的与国外先进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从人员互访开始,学习国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积极推进合作共建项目,开展壮瑶药的合作研发,打开壮瑶药走向世界的窗口。以多种形式鼓励中心人才外出进修、参加学术活动,或与参与单位进行横向项目合作,或者直接派教师进入企业工作进行项目合作、交流,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交流,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所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
    根据任务书中建设目标及具体措施中对开放合作与学术交流的要求,本中心于2017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派出王孝勋(博士、副教授、学校科技处副处长)、滕建北(博士、副教授)、梁子宁(博士、副教授)、苏健(博士、副研究员)、黎理(讲师、在读博士)等5位成员组成出访团访问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团于11月26日抵达香港,27日正式访问香港浸会大学。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陈虎彪教授一行接待了中心成员,陪同出访团先后参观了中医药文化展厅、中药材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实验室、中医药诊所和部分专业教学设施。陈虎彪教授亲自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发展沿革、现状及未来的建设方向。王孝勋博士代表学术交流团向香港方介绍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双方还就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等事宜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27日晚上,前往尖沙咀,考察了香港药店,对其经营环境和品种有了大致了解。
    学术交流团于28日离开香港赴澳门,并于29日正式访问澳门大学。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博士、余华博士、王胜鹏博士一行接待了出访团。陪同本中心成员先后参观了中药制剂研究实验室、药理实验室、中药质量标准分析实验室、药用植物园和部分专业教学设施。李鹏博士向出访团介绍了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沿革、现状及未来的建设方向。苏健博士代表学术交流团向澳门方介绍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双方还就将来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等事宜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四、已取得成果情况
    本次访问,出访团与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大学的科研人员就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民族药产品产业化研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到了双方在科研和协同创新上优势互补的结合点,为今后继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学术交流团与香港、澳门方面还就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等事宜进行了协商,达成了进一步加强交流的意向。
五、对今后合作的展望
    基于本次访问的结果,本中心有望与香港学会大学和澳门大学在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民族药产品产业化研究等方向上加强合作,以师生互访、研究生培养、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的方式,协同双方的优势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药民族药事业的发展。
六、致谢
    感谢学校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处的及时批复与热情指导;感谢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以上单位给予了港澳学术交流团很多帮助和支持,让我们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了2017年度学术交流,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与香港浸会大学陈虎彪教授合影
与澳门大学李鹏博士等合影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港澳学术交流团
2017年12月13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