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普及>详细内容

科学普及

《壮瑶药研究成果展》简介

发布时间:2018-11-23 10:5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全国壮族总人口为1800多万,90%以上聚居在广西;瑶族总人口约260万,6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瑶医药是我区壮族和瑶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瑶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特点,在对人与自然、生理病理和各种疾病的认识及千百年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高而形成。壮医药理论--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脏腑气血以及对痧、瘴、蛊、毒、风、湿的认识和调气解毒补虚“三联互动”治疗及用药原则等,形成了指导壮药应用的基本理论。瑶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对于药的分类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本展厅分壮瑶医药理论及项目成果区、壮瑶药资源普查标本数据库及药材浸制标本、生药标本、蜡叶标本、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及东盟传统医药展区等。主要展示朱华教授团队等对壮瑶药的研究成果(含专著、获奖、产品等)。
    本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等组成。朱华教授为主任。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黄汉儒教授等为学术顾问,庾石山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44人,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17人,博导、硕导31人,博士23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贯彻国务院“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壮瑶医药振兴计划 (2011—2020年)” (桂政发[2011]61)号,研究方向:1、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2、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3、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4、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瑶药研究获得政府最高科技奖项。构建了目前在壮瑶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平台和科研团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