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材小驳骨水提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一次或24 h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毒性反应,具体来说,这种毒性效应是受试物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观察到动物在摄入受试物后的一定时间内所出现的各种毒性反应,这些反应为评估受试物的毒性特征和制定安全用药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许多药材传统用药常用水煎煮,为了解小驳骨传统水煎液是否存在急性毒性反应,对小驳骨药材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本章通过观察小驳骨水提物对小鼠死亡情况、脏器变化、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观察其的毒性作用和可逆性,推测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小驳骨水提物口服给药的安全剂量范围,为小驳骨药材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单次灌胃给药毒性试验
小鼠一般临床症状的影响
正常组小鼠临床症状观察涉及外观形体、活动、呼吸、摄食、排泄物和分泌物等,均未见异常。小驳骨水提物各剂量组小鼠约6 min~10 min可观察到开始抱团安静怠动、自发活动减少和扎堆,10 min~54 min可观察到开始呼吸急促,26 min~2 h可观察到开始出现颤抖、毛发直立、四肢和全身激烈颤抖、震颤和抽搐,死亡时间集中在灌胃给药后35 min~5 h,5 h后未发现死亡,且194.9 g/kg和169.6 g/kg剂量组小鼠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小鼠给药后24 h观察,精神状态未见异常,摄食未见异常,各剂量组存活小鼠肛门周围均沾有干燥溏便,鼠笼内可见不成型粪便或粘液便,未见其他异常中毒症状。药后24 h至观察期14 d结束,各组存活小鼠未见延迟毒性反应或死亡。
体重和体重增长
单次灌胃给药后,观察14 d期间,与正常组比较,小驳骨水提物除剂量1无存活小鼠、剂量2在给药后第1天体重和体重增长显著降低(P<0.01)外,其余各剂量组各时间点体重和体重增长差异均不显著性(P>0.05)。
存活率和LD50
试验期间,正常组和小驳骨水提物169.6 g/kg、194.9 g/kg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223.8 g/kg、257.1 g/kg、295.3 g/kg和339.2 g/kg剂量组小鼠数目分别为1、3、6和10,死亡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Bliss法统计,回归方程为Probit=-42.621+17.474X,计算出小驳骨水提物对小鼠单次给药LD50值为274.805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公斤剂量的1099.22倍),95%置信限为256.803~296.294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公斤剂量的1027.212~1185.176倍)。
小鼠病理解剖观察结果
对死亡小鼠立即剖检,发现胃和小肠容量扩大,内有大量液态分泌物,肝组织出现弥漫局灶性白斑,肾脏出现颜色变淡,由暗红色变浅红色,提示小驳骨水提物可能的毒性靶器官有肝、肾和胃肠道。
观察14 d后,对正常组和小驳骨水提物各剂量组小鼠按计划异氟烷麻醉后处死,肉眼观察发现体表完整、被毛柔顺、无外伤;剖检肉眼观察可见皮下无出血点及色素沉着,腹腔胸腔无积水、脏器位置无异位,心、肝、脾、肺、肾、胃、大小肠等组织器官均未发现大小、颜色、质地等异常改变,未发现明显组织脏器病变及延迟毒性,组织器官未观察到不可逆性损伤。
小结
在本试验条件下,按40 mL/kg单次灌胃不同浓度给予小驳骨水提物,一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潜在毒性作用系统为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症状有自发活动减少,呼吸困难,抱团,俯卧,颤抖,竖毛,强制性阵发性抽搐,溏便,粘液便和死亡等。死亡时间集中在药后35 min~5 h,5 h后未发现死亡,主要的潜在毒性靶向器官是肝、肾和胃肠道。药后14 d,存活动物未见异常,未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剖检观察各组织器官均未发现大小、颜色、质地等异常改变,未观察到组织器官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半数致死量LD50=274.805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公斤剂量的1099.22倍),LD50的95%可信限(L95)=256.803~296.294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公斤剂量的1027.212~1185.176倍)。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