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工作年报
一、研究工作与成果水平
(一)实验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情况和成效。
国务院提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文),自治区政府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桂政发[2011]61号),在此背景下,2014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评审认定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此后孵化了国家行业、区域及其它省级平台,目前本实验室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第八批特聘专家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港澳台”入桂工作岗位团队、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止专项计划专家团队等组成。朱华教授为主任。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黄汉儒教授等为学术顾问,庾石山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平台拥有固定人员54人,正高职称29人,博士27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集聚了国内外壮瑶药专项研究高层次人才。本平台贯彻国务院“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研究方向为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壮药研究成果曾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瑶药专项研究获得广西政府最高科技奖项。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国内先进平台和团队(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400万元(不含公共平台))。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广西日报,国家药监局等专家鉴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陈武主席2018年1月亲切接见朱华教授,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中央政治局委员占沙蒙、越南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裴青山等东盟国家领导人曾会见朱华教授,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广西科技厅发布的关于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桂科基字[2018]114号)显示,本实验室获医药卫生类重点实验室评估成绩优良(19个参与测评排第4)。
2020年度,实验室固定成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获立项,分别基于“光照-质量”相应的广西产铁皮石斛药材品质评价研究、基于Top1-Tdp1类两面针碱双靶点抑制剂多样性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基于动态评价阿尔兹海默病改善效果研究黑豆汁制何首乌不同蒸晒程度的炮制原理等。
一、原创中药壮瑶药著作多(共25部,今年新增2部),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对壮瑶药理论体系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2020年出版了《中国壮药图鉴(下)》《壮瑶药研究(第五期)》等。桂派中医大师、广西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汉儒教授认为《中国壮药图鉴》一书是朱华教授团队在长期的壮药研究中的一部分总结工作,共收录1600多种在广西比较常见的野生、栽培或养殖的壮药,特征突出,图文并茂,十分方便壮医药工作者对同科属相近、易混乱壮药的查阅和比较区分。
主要创新点有:(1)理论创新(科学发现):提出“源于壮医、创新理论、科学求证、指导应用”的壮药理论新观点和“三联互动(调气解毒补虚)”选药原则等。(2)技术创新:构建壮药材筛选一体化研究体系;提出“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四位一体的壮药材研究模式;建立以功效为基础的壮药品质与药效评价体系;建立了体外与临床功效筛选相结合的壮药药效筛选技术平台,形成的关键技术已被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创建及其关键技术应用新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积极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建地标、明身份”。2020年本实验室进行了犁头草、双飞蝴蝶、白背三七、青钱柳、艳山姜等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并制定瑶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形成了壮瑶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多年来本团队累计开展了97个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这是目前研究质量标准最多的团队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壮瑶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为壮瑶药的使用、开发及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壮瑶药的产业发展,为壮瑶医药卫生事业和富民强桂新跨越贡献了力量”)。
三、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工作,创新构建了全球第一家壮瑶药理论指导下的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
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壮瑶药自然资源,建立GAP规范种植试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肯定(见附件)。
四、创新壮瑶药研究专业性季刊(中文、英文、壮文)
本实验室主办《壮瑶药研究(第五期)》于2020年出版,该季刊的出版,开辟了壮瑶药研究学术季刊的历史先河,也是中国最多人口少数民族壮族传统药物研究专栏。
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取得新成效
研制9个壮药质量标准,4个壮瑶产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的壮瑶药产业化成果葛花露、九味茶、银花牛蒡茶、蒲丁茶等产品获批投入生产。2020年08月,本实验室成果黄精桑椹、百合玉竹产品荣获在广西科技厅科技周上展示。“一种含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具有抗菌抗癌性能的钛金属的制备方法”等71个专利获转让。
六、壮瑶药研究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成绩喜人。
2020年本实验室的成果获奖共3项,其中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奖励未知项。申请专利6项,获授权专利18项;围绕中药壮瑶药研究发表科技论文92篇,其中SCI 4篇。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92名,本科实习生30名。
壮瑶药研究成果对主体学科中药学(壮药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实现高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七、主办了目前国内外系列规模最大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形成品牌效益
本实验室2016、2017、2018、2019、2020分别主办了“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自治区领导、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壮瑶药“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题进行了研究专题报告。各政府部门科技厅、教育厅、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广西新闻联播在黄金时段进行了专题报道。
八、壮瑶药研究成果获奖3项
实验室成果获奖有特色,团队的壮瑶药研究成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其中2003年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第一个获得广西政府科技奖二等奖的壮药研究成果;2014年1月壮药材筛选及应用成果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药研究成果获广西政府科技奖的最高奖项。2020年再添壮瑶药研究成果奖3项,其中“壮药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产铁皮石斛生长途径调控与药材品质相关性研究”、“龙眼叶降血糖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等。
九、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规模最大的平台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国内外最多的壮瑶药研究方向的博士(27名)和壮瑶药研究方向的教授(29名),形成了国内外壮瑶药研究方向规模最大的科研团队。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400万元(不含公共平台)。
十、自治区及广西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本团队高度肯定:“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我局组织联合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的单位之一,项目负责人朱华教授是本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实验室以壮药为主体对象,围绕其资源、质量控制及安全体系,全面系统开展民族药研究项目”(见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广西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总负责人朱华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武鸣、上林、饮北、金秀、上思、合浦、防城区、岑溪等八县区的中药(壮瑶)资源普查以及北海、饮州、防城港等三市的海洋药资源普查工作,为实现广西医药制造产业千亿元目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见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本实验室人才队伍梯队合理、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硏场地及仪器设备,可开展壮瑶医药基础理论、本草考证、栽培、基础实验、临床应用及生产应用等综合系列研究,具备申报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自治区领导荣仕星认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朱华教授及其率领的研究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壮瑶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编有《中国壮药志》、《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壮药学》、《壮药材锡叶藤、兰香草、大叶金花草、耳草的研究》等多部壮药理论著作以及《壮药药材学》等国家规划教材,创建成立了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牵头组建粤桂湘滇黔五省区壮瑶药专家联盟(筹)等;团队研究完成起草的壮瑶药材质量标准已有60多种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所收录。团队的壮瑶药研究成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我们相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持和发展民族特色,将大大促进壮瑶药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补加今年的
十四、开放合作,交流共享
本实验室依托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第四次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等,在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的指导下,在国家重点天然药化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中药实验室的对口支持下,与泰国孔敬大学、澳门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西慧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临山殿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东兰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有突破。
2020年本实验室积极组织实验室成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85项等。
(一)实验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情况和成效。
国务院提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文),自治区政府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桂政发[2011]61号),在此背景下,2014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评审认定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此后孵化了国家行业、区域及其它省级平台,目前本实验室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第八批特聘专家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港澳台”入桂工作岗位团队、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止专项计划专家团队等组成。朱华教授为主任。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黄汉儒教授等为学术顾问,庾石山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平台拥有固定人员54人,正高职称29人,博士27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集聚了国内外壮瑶药专项研究高层次人才。本平台贯彻国务院“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研究方向为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壮药研究成果曾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瑶药专项研究获得广西政府最高科技奖项。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国内先进平台和团队(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400万元(不含公共平台))。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广西日报,国家药监局等专家鉴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陈武主席2018年1月亲切接见朱华教授,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中央政治局委员占沙蒙、越南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裴青山等东盟国家领导人曾会见朱华教授,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广西科技厅发布的关于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桂科基字[2018]114号)显示,本实验室获医药卫生类重点实验室评估成绩优良(19个参与测评排第4)。
2020年度,实验室固定成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获立项,分别基于“光照-质量”相应的广西产铁皮石斛药材品质评价研究、基于Top1-Tdp1类两面针碱双靶点抑制剂多样性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基于动态评价阿尔兹海默病改善效果研究黑豆汁制何首乌不同蒸晒程度的炮制原理等。
一、原创中药壮瑶药著作多(共25部,今年新增2部),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对壮瑶药理论体系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2020年出版了《中国壮药图鉴(下)》《壮瑶药研究(第五期)》等。桂派中医大师、广西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汉儒教授认为《中国壮药图鉴》一书是朱华教授团队在长期的壮药研究中的一部分总结工作,共收录1600多种在广西比较常见的野生、栽培或养殖的壮药,特征突出,图文并茂,十分方便壮医药工作者对同科属相近、易混乱壮药的查阅和比较区分。
主要创新点有:(1)理论创新(科学发现):提出“源于壮医、创新理论、科学求证、指导应用”的壮药理论新观点和“三联互动(调气解毒补虚)”选药原则等。(2)技术创新:构建壮药材筛选一体化研究体系;提出“品种-质量-药效-应用”四位一体的壮药材研究模式;建立以功效为基础的壮药品质与药效评价体系;建立了体外与临床功效筛选相结合的壮药药效筛选技术平台,形成的关键技术已被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创建及其关键技术应用新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积极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建地标、明身份”。2020年本实验室进行了犁头草、双飞蝴蝶、白背三七、青钱柳、艳山姜等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并制定瑶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形成了壮瑶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多年来本团队累计开展了97个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这是目前研究质量标准最多的团队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壮瑶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为壮瑶药的使用、开发及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壮瑶药的产业发展,为壮瑶医药卫生事业和富民强桂新跨越贡献了力量”)。
三、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工作,创新构建了全球第一家壮瑶药理论指导下的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
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壮瑶药自然资源,建立GAP规范种植试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肯定(见附件)。
四、创新壮瑶药研究专业性季刊(中文、英文、壮文)
本实验室主办《壮瑶药研究(第五期)》于2020年出版,该季刊的出版,开辟了壮瑶药研究学术季刊的历史先河,也是中国最多人口少数民族壮族传统药物研究专栏。
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取得新成效
研制9个壮药质量标准,4个壮瑶产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的壮瑶药产业化成果葛花露、九味茶、银花牛蒡茶、蒲丁茶等产品获批投入生产。2020年08月,本实验室成果黄精桑椹、百合玉竹产品荣获在广西科技厅科技周上展示。“一种含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具有抗菌抗癌性能的钛金属的制备方法”等71个专利获转让。
六、壮瑶药研究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成绩喜人。
2020年本实验室的成果获奖共3项,其中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奖励未知项。申请专利6项,获授权专利18项;围绕中药壮瑶药研究发表科技论文92篇,其中SCI 4篇。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92名,本科实习生30名。
壮瑶药研究成果对主体学科中药学(壮药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实现高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七、主办了目前国内外系列规模最大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形成品牌效益
本实验室2016、2017、2018、2019、2020分别主办了“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自治区领导、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壮瑶药“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题进行了研究专题报告。各政府部门科技厅、教育厅、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广西新闻联播在黄金时段进行了专题报道。
八、壮瑶药研究成果获奖3项
实验室成果获奖有特色,团队的壮瑶药研究成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其中2003年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第一个获得广西政府科技奖二等奖的壮药研究成果;2014年1月壮药材筛选及应用成果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药研究成果获广西政府科技奖的最高奖项。2020年再添壮瑶药研究成果奖3项,其中“壮药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产铁皮石斛生长途径调控与药材品质相关性研究”、“龙眼叶降血糖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等。
九、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规模最大的平台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国内外最多的壮瑶药研究方向的博士(27名)和壮瑶药研究方向的教授(29名),形成了国内外壮瑶药研究方向规模最大的科研团队。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2400万元(不含公共平台)。
十、自治区及广西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本团队高度肯定:“为壮瑶药列入国家民族药正式序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我局组织联合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的单位之一,项目负责人朱华教授是本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实验室以壮药为主体对象,围绕其资源、质量控制及安全体系,全面系统开展民族药研究项目”(见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广西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总负责人朱华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武鸣、上林、饮北、金秀、上思、合浦、防城区、岑溪等八县区的中药(壮瑶)资源普查以及北海、饮州、防城港等三市的海洋药资源普查工作,为实现广西医药制造产业千亿元目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见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致函指出:“本实验室人才队伍梯队合理、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硏场地及仪器设备,可开展壮瑶医药基础理论、本草考证、栽培、基础实验、临床应用及生产应用等综合系列研究,具备申报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自治区领导荣仕星认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朱华教授及其率领的研究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壮瑶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编有《中国壮药志》、《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壮药学》、《壮药材锡叶藤、兰香草、大叶金花草、耳草的研究》等多部壮药理论著作以及《壮药药材学》等国家规划教材,创建成立了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牵头组建粤桂湘滇黔五省区壮瑶药专家联盟(筹)等;团队研究完成起草的壮瑶药材质量标准已有60多种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所收录。团队的壮瑶药研究成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我们相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持和发展民族特色,将大大促进壮瑶药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补加今年的
十四、开放合作,交流共享
本实验室依托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第四次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壮瑶药研究基地、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等,在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的指导下,在国家重点天然药化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中药实验室的对口支持下,与泰国孔敬大学、澳门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西慧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临山殿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东兰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有突破。
2020年本实验室积极组织实验室成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85项等。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