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举行全国高校中医药类课对分教研(培训)示范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暨对分课堂教学交流会
为了增强药学院及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2019年6月25日上午,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联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达道楼A405会议室举行了全国高校中医药类课对分教研(培训)示范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暨对分课堂教学交流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人、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由药学院院长助理冯旭教授主持,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朱珠主任、药学院副院长秦华珍教授、卢汝梅教授,以及药学院和其他单位共90多名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朱珠主任首先发表讲话,对本次活动对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全校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情况,并祝愿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然后,秦华珍副院长代表药学院与张学新教授签订了合作共建中医药类课程对分课堂教研(培训)基地协议、接受“全国中医药类课程对分课堂教研(培训)基地”牌匾。中药炮制学教研室周改莲副教授作了《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基于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开展中医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研究工作》的分享。最后,张学新教授给大家作了《对分课堂:打造金课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从对分课堂的涵义、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地介绍,激发了与会教师的极大兴趣,在互动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表观点和提问,气氛十分热烈,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还不肯离去,与张学新教授积极交流。
对分课堂(PAD)是将上课时间对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一半时间学生讨论。由讲授-作业-讨论三个模块组成,流程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规划和设计,基于三个模块可以灵活开展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它传承了传统教学智慧,使讲授法与讨论法两者长短互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4C核心素养。典型的对分课堂包含讲授、独立学习与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四个关键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14年试行成功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推广,获得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朱珠主任讲话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作专题讲座
与会教师与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交流互动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