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整版报道我校2012级香港传统班拜师仪式
|
||||||||||||||||||||||
■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蔡怡灵/文 记者 何学俏/图 核心提示 教育部日前颁布了2016年参与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内地高校名单,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为广西4所入选大学。记者了解到,这4所大学目前都已经开展新一年度的香港学生招收工作。 香港的学生选择来广西读大学都是出于什么考虑?他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能适应吗?9日,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行传统中医班拜师仪式。这个传统中医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香港,学生们按照递送拜师贴、敬茶、跪拜等中国拜师古礼正式拜师。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两位香港学生,听他们讲述在南宁求学的故事。 看电影学普通话 她3个月化身南宁“吃货” 19岁的林芷筠是2015级新生,今年9月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习传统中医。谈及来南宁求学的最大感受,林芷筠坦言,刚来时真的不太适应,南宁的夏天太热了,很不舒服。香港虽然夏天也热,但商场多,空调猛,在室内体感会舒服很多,不过现在对南宁的气温已经适应多了。 林芷筠刚来时对南宁的食物也不太习惯。在香港生活的19年她基本不吃辣,来到广西之后,才发现那么多菜都有辣椒。“吃粉的时候也是,我每次打粉叫服务员不要放辣,但吃的时候还是很辣。刚开始很不习惯,后来慢慢地吃多了,我也就能吃一点辣了。”林芷筠说,“现在我和同学在业余时间会在南宁周边搜寻美食,南宁百货附近的一家煲仔饭和万象城的烤肉都非常好吃,那感觉就像回到了香港。” 林芷筠告诉记者,她读小学和初一时在学校学过一点普通话,但上了高中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过普通话。“香港人一直都是讲粤语,我刚刚来到学校时普通话不是很好,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那么好理解,我只能通过多看书本和老师播放的PPT来理解。”林芷筠说,“为了学普通话,我现在经常看内地电影、电视剧,比如黄晓明和范冰冰的片,都会找来看。” 林芷筠学习中医是受到爷爷的影响。“其实不是我亲爷爷,他是给我从小到大看病的医生,因为关系亲所以一直喊他爷爷。在香港的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学抓药,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我对中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林芷筠说,“目前我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5年本科,我打算努力学好传统中医的文化知识,有时间就多到周边城市旅游,学成之后回到香港会继续学习中医。” 从本科到研究生 恩师教会他医者“大义”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香港经济发达,学生没必要到广西这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来读大学。但记者和多位在邕学习的香港大学生交流后发现,他们并不这么认为。 56岁的李锦威是2008年第一批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习传统中医的本科生,目前,他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之所以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是因为李锦威觉得香港中医药学发展还不算好,他来广西求学前,在香港的一所大学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中医理论,但因为在香港能获得中医临床实习的机会非常少,他便选择来广西进修中医。李锦威说来这边有两个好处,一是除了学理论外,还可以有较多的临床实习机会,这在香港是无法实现的;二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传统中医专业比较有优势。 据了解,港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要读5年本科,研究生还要再读3年。尽管来南宁已经7年了,但李锦威的普通话还是讲得有些吃力。刚开始学习时,他坦言最大的压力就是语言。中医药学有很多专业术语,普通话不好会有一定影响。他只能通过多看课本来克服,有些知识不能完全理解的,也会根据书本来推理。 本科大四时,李锦威也行了正式拜师礼,拜学校的韦贵康为导师。“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我的恩师韦贵康,他教会了我作为一名医生要具有大义精神。”李锦威说,“有一次,我和老师遇到一个外校的学生,他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摔得很严重,把桡骨和尺骨都摔得分离了,韦老师二话不说就帮这个学生治疗。后来老师知道这个学生很贫困,就没有收他的诊费,每次只收10元材料费。在这件事上,我学习到了老师热心帮助他人的大义精神,作为一名医生,绝不能用钱财来衡量是否救治病人。” 李锦威觉得,中医目前在香港的就业前景不错,他研究生毕业之后,打算回香港开个诊所,将在广西所学的知识,用到治病救人中去。 |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