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欢迎访问广西常见中草药、壮药学课程实践教学网
您的位置: 首页 >教你认药>详细内容

教你认药

168蟾蜍

发布时间:2024-04-28 03:28:18 浏览次数:137 【字体:

壮医类专业:

 

168

 

壮医类专业

中药名

蟾蜍

壮药名

能唝酬,Naenggoepsou。

壮医功效

解热毒,散结肿,利水道。

壮医主治

呗疔(疔疮),呗农(痈疽),呗奴(瘰疬),恶疮,癌症,臌胀,笨浮(水肿),喯疳(疳积),唉病(咳嗽),墨病(哮喘)。

中医类专业:

 

168

 

中医类专业

中药名

蟾蜍

 

癞蛤蟆、癞虾蟆。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全体。

原形态

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前肢长而粗壮,后肢粗壮而短。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后肢短。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

 

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

主治证

痈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本品分泌物亦入药,中药名为蟾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