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益母草
.jpeg)
.jpeg)
.jpeg)
.jpeg)
壮医类专业:
序 号  | 153  | 
专 业  | 壮医类专业  | 
中药名  | 益母草  | 
壮药名  | 埃闷,Ngaihmwnj。  | 
壮医功效  | 通龙路,行血调经,清热毒,利水道。  | 
壮医主治  | 兵淋勒(崩漏),约京乱(月经不调),京尹(痛经),京瑟(闭经),产呱忍勒卟叮(产后恶露不尽),呗哝(疮疡肿毒),隆白呆(带下病),笨浮(水肿),林得叮相(跌打损伤)。  | 
中医类专业:
序 号  | 153  | 
专 业  | 中医类专业  | 
中药名  | 益母草  | 
别 名  | 益母艾、坤草。  | 
来 源  |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rtemisia (Lour.) S. Y. Hu的全草。  | 
鉴别特征  | 草本。茎直立,四棱形,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cm,5~9浅裂,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小裂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花萼钟形,外面巾生微柔毛,先端5齿裂,具刺尖,下方2齿比上方3齿长,宿存;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外面被柔毛,上唇与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边缘具纤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形。小坚果褐色,三棱形,先端较宽而平截,基部楔形。  | 
中医功效  |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 
中医主治证  | 血滞经闭、痛经、行经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肿痒疹。  | 
附 注  |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