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豨莶草
壮医类专业:
序 号 | 138 |
专 业 | 壮医类专业 |
中药名 | 豨莶草 |
壮药名 | 棵豨莶,Gohihcenh。 |
壮医功效 | 通火路,祛风毒,解热毒,解瘴毒。 |
壮医主治 | 发旺(痹病、风湿骨痛),核尹(腰痛),麻抹(肢体麻木),麻邦(半身不遂),缩印糯哨(痿证),笨浮(水肿),瘴病,血压嗓(高血压),呗农(痈疮),麦蛮(风疹),能唅能累(湿疹),额哈(毒蛇咬伤)。 |
中医类专业:
序 号 | 138 |
专 业 | 中医类专业 |
中药名 | 豨莶草 |
别 名 | 豨莶、黄花草。 |
来 源 | 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的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 草本。茎直立。上部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校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上而绿色,下而淡绿,具腺点,两面被毛、三出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密生短柔毛;总苞阔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枝,线状匙形或匙形,开展;内层苞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外层托片长圆形,内弯,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花黄色;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上端有4~5卵圆形裂片。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先端有灰褐色环状突起。 |
中医功效 |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
中医主治证 | 风湿痹痛,偏瘫,肠炎,慢性肾炎,高血压,骨折,骨折术后或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肿胀。外用治疮疡,湿疹。 |
附 注 |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