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药振兴计划(2010-2020)》、《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简称:工程中心)2015年12月由广西科技厅批准组建,2018年通过验收,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首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通过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整合区内外壮瑶药研究开发力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壮瑶药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工程化研究开发,解决壮瑶药工程技术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壮瑶药研发为中心,形成以下三个研发和工程化的研究方向:
(1)具有地域特色的壮瑶药创新药物研发
(2)具有临床基础的壮瑶药医院制剂研制
(3)具有资源优势的壮瑶药保健品开发
工程中心由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医院制剂研发分中心和保健品研发分中心组成。其中,校本部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组建至今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近1000万元,拥有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快速纯化色谱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式细胞仪、纳米粒径仪、粉末衍射仪、热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大型旋转蒸发仪、超高速离心机和冷冻干燥机等各种设备共300套(件)。医院制剂研发分中心和保健品研发分中心,分别位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国际壮医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分中心拥有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还拥有大型GMP中草药提取体系统和全新的现代化中间体、成品检测实验中心。
工程中心成员共90人,有高级职称49人,有博士27人,成员分别具有中医(壮医、瑶医)学、中药(壮药、瑶药)学、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和中药化学)等多学科背景,人员层次结构、学科组成合理,可完成从壮瑶医学理论指导、壮瑶药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药效评价、毒理学评价、药物动力学研究、制剂制备、质量控制、产品产业化等开发研究工作,具备壮瑶药新药研发、医院制剂研制、保健产品开发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成立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员指导会,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制定了工程中心科研工作管理规定、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中心建立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普通研究人员三级队伍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了科研工作有序的开展。
工程中心通过搭建高水平壮瑶药研发平台,聚集区内外人才技术优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广西特色的壮瑶医药资源,攻克壮瑶药新药研发、壮瑶药医院制剂研制、壮瑶药保健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广西壮瑶药研究方面的技术骨干,提高广西壮瑶药产品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向产业化转化,创建国内知名的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建设一个强大的广西壮瑶药产学研服务平台,引领全国壮瑶药行业发展。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