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静 与时俱进的灸法 ——读《范氏米粒灸》有感

纵观中医历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针灸,针灸之术,源远流长。正如《素问》中“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针灸之道博大精深。但偶然翻开《范氏米粒灸》这本书,却让我大开眼界——居然还有“米粒灸”。然其并不是我们平时吃饭的米粒。在这本书中“米粒灸”指的是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并搓成柱状,直接在皮肤上施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米粒灸也是艾灸的一种,但跟艾灸又有许多不同,米粒灸就是艾灸中的翘楚。
书中讲到,其实从唐代就开始运用这种方法治病了,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随着时代变化,米粒灸也开始“与时俱进”,在制造和治疗上都有很大改善。米粒灸在治病上的巧妙之处,精巧绝妙。从作者的经验中我看到,米粒灸搭配上合适的穴位,疾病痊愈不在话下。比如书中提到的灸法“薄小灸”、“定点灸”、“知热灸”、“厚大灸”,辨证论治,相辅相成,游刃有余。米粒灸的作用就是温通筋脉,祛邪,散寒,作者把米粒灸与中医理论体系和人体脏腑经络结合,辩证配穴施灸治病,每一个灸法都有其精妙之处。
更让人惊喜的是,作者提到了很多他把米粒灸运用到生活的体会,让我也受益匪浅。比如现代很多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长痘痘,在合谷穴上用米粒灸灸一壮后,便神清气爽。再比如失眠,心热烦躁,也可以用米粒灸灸神道穴,睡眠也会得到很大改善。《黄帝内经》中“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大医窦材有言“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米粒灸都有其精妙之处。这些灸法都凝集了中医智慧,是历代先贤们呕心沥血地编著,才能让我们看到如今的米粒灸。
每每翻开一页,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我看到了孙思邈用米粒灸给病人施灸;看到了张仲景劝说病人气血亏虚不宜用米粒灸;看到了病人在施灸后,脸上浮现的轻松舒适的神情。灸如米粒,虽小,功之大。米粒灸这种小巧方便的治疗,最适合现在忙碌的现代人,只需要一刻钟左右便灸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病保健方法。
不管是针灸还是米粒灸,都是中医千年的智慧。以小小的针,米粒般大的艾柱,都能让人容光焕发。小小的灸法汇聚千年智慧,百年传承,中医之魂,古今传颂!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