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思维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技巧

作者:2022级壮医学班黄上华
周仲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国医大师,她六十几年的临床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在她撰写的《中医临证技巧》一书中,介绍了比较实用的一些中医临床技巧,给学中医的初学者带来了详细的说明。
本书先是从论述病历要求出发,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病人的病历病案写好写对写完整,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病人解决问题,同时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从写病历的格式到顺序再到它的内容,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说明,把写一份完整病历所需的要求都一一的详细介绍。初学中医的我,对病历的书写也要了一定的了解,为在今后的临床上打下一定的基础。
周仲瑛在这本书中说到,立足经典,学融百家,博采众长,这是基础。没错,在临床应用实践上,中医思维理论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把中医的理论基础练的扎实,通透,我们以后去到临床实践的时候,才知道每一步怎么做要干什么。而且在临床上有些时候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在种时候,理论知识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融合贯通,总结经验。
中医在临床上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整体观念,第二就是辨证论治。如何辩证,这就要用到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周仲瑛在书中对这四诊有了详细的介绍说明,看什么,听什么,等操作步骤都有一一列出来。我之前去过医院见习过一段时间,在和老师看门诊的时候,也学习到了一些临床知识,在临床上,四诊中的每一种不一定都会用得上,但是得把四诊所收集的病人信息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去辩证。四诊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又是临床辨治疾病的基本技能。
先是学会了辩证才能去拟定治则治法,按步骤来才不会乱了自己的阵脚,在书中提到,在临床上,既要掌握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如正治与反治,三因制宜,平衡阴阳,治标本,扶正以驱邪,防治未病,还要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治疗法则的具体应用,在临床上才符合实际的需要。只有学会了治法,才能为接下来的选择处方打好基础,就是你去干一件事情,首先你得掌握运用什么方法去完成这件事。在临床上为病人看病也是如此,我们得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在辩完证之后,就是要根据病人的证型去选择处方,这就涉及到了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知识内容,在中医临床上上,病和药是不怎么分开的,《内经》云:“病有缓急,方有大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强调了病情和处方必须两相符合。什么样的病情就要选择适应的方药,这本书介绍了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和复方五大类,这些方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选择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被不断的摸索出来的,我们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去学习和传承推广,并不断的去实践创新,在近几年的中医还与西医一起发展融合创新,更好的去保障人类的健康。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医也会一直的创新实践,学习中医思维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技巧,把理论基础学好,慢慢的养成中医的思维框架结构,在临床上才懂得要怎么去操作,在此,我希望每一位去学习中医的人,养成自己的中医思维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技巧,造福老百姓的健康生活。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