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广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2年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17年4月,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二级机构,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机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工作等。学院成立以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加强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院教职员工和衷共济、协同育人、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以来,学院1名党员获评广西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有10名党员获评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依托学校党委纪委办主办开展廉政文化征文比赛。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思政教师51人,博士28人,均为党员。教师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2人,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45.09%,教师博士率达到54.9%。2017年以来,共支持教师2人出国研修,平均每年资助5人次到国内培训研修、15人次参加省内培训研修、2023年全体思政教师到清华大学研修(45人次)。大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学院入选各类人才计划10余人次,其中,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领军人才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3名、广西千骨访学第三批培养对象2人、广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1名、广西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桂派杏林青年英才”1项等。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强主流与创特色相结合,彰显学科交叉优势,注重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向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价值,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特色。学院成立了中医人学研究室、乡村振兴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党史党建研究室,教师以此为科研平台,开展专项研究。学院成立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项,省社科及各类省厅项目40余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流媒体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思政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下设2个行政科室: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承担全校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2017学院成立以来,共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6项,39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广西领导干部教育示范课程2门。 获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奖1人;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广西“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4门;广西中医药重点建设课程4门。
社会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与县市结对子,定期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县、乡镇和田间地头,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传统文化宣讲、社情民意调研和农业农村发展计划规划咨询服务,并积极参与基层党委政府的咨政服务。目前我校与贵港市委宣传部开展结对子共建活动;我院与兴业县、横州市、容县、马山县、金城江区、平南县设立博士教授工作站开展共建工作,并受到国家主流媒体中国网的数次报道,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前已撰写并提交6份资政报告。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