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团委成功举办自诚讲坛第四讲
——《经典诗词的解读与诵读》
2018年5月18日,由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西语言协会副会长伍和忠主讲的自诚讲坛第四讲——《经典诗词的解读与诵读》在仙葫校区教学楼1-305举行。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社会实践部部长(合署)陈晓东出席本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伍和忠老师提出,中医药和中国文学有密切联系,并通过贾岛的《寻影者不遇》、邵雍的《养生诗》两首诗来体现医药和文学的美妙结合,有效地体现出医药的博大精深。
伍和忠围绕“经典的含义、价值与魅力、经典诗词的诵读”主题进行。他指出,经典是经过千锤百炼、千挑万选、千秋流传而成为经典,具有极高的品读价值与研讨价值。如何定义经典,伍和忠提出,我们要以经、纬度视角界定经典。从经线看,以时间为尺度衡量作品,从纬线看,以空间为尺度衡量作品。
经典的价值与其传世时间的长度和能被接受的广度成正比。伍和忠提到《论语·季氏》中的“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儿子鲤子的告诫,“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锻炼合群性,近,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这是孔子对儿子鲤子的告诉,伍和忠也用来告诉在场的同学。
经典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流淌了数千年,历久弥新,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感受荡气回肠之势。伍和忠问:《灵枢》、《素问》有多少人读懂?现场默不作声。继而,伍和忠邀请现场一位同学诵读《春晓》,并指出这位同学诵读时在语调和情感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首句的“不觉晓”应读得快些,“处处”两字的区别音要加强,“闻”字的尾音要往上提,以传达鸟儿在天上飞的画面,结尾句的“知多少”要用感慨的语气传达出诗人对青春消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惋惜。伍和忠还通过歌唱的形式,来体现李白《关山月》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得在场同学对诗中人民深切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诗中有画,意境悠远。讲座结束后,现场一位同学感叹:这是一场完美的诗词盛宴,诗词是中华史上的灿烂文化,品读经典,解读诗词、诵读诗词,我为它的奥妙所折服、为中华诗词史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讲座现场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