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院动态>详细内容

研究院动态

我院庞宇舟教授团队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壮医科研转化实现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7-07 22:48:5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7月4日,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壮医药研究院迎来重大喜讯!我院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庞宇舟教授团队凭借“壮医解毒理论及方药技法的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成果标志着壮医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壮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壮医药作为广西独具特色的医药卫生资源,其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也是广西打造千亿元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然而,长期以来,壮医药面临着理论体系不完善、临床服务能力不足、新药开发与资源不匹配等瓶颈问题。庞宇舟教授团队敏锐抓住壮医解毒方药和技法这一核心优势领域,依托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系统攻关。

       团队创新性提出"毒"邪源于内外,分有形无形,有形之毒易伤"三道",无形之毒常阻"两路"的壮医毒论新认识,深化了对毒邪病因和致病机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完善壮医"解毒"理论内核,抓住"毒邪内伤三道,外阻两路"的核心病机,创立"内去外引"解毒精准应用新法则,形成了全新的壮医解毒理论体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精准的理论指导。

       团队对近200种解毒壮药和10余种壮医解毒技法进行深入研究,优选出壮药龙钻通痹方、铁包金、依山红以及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香灸疗法等代表性解毒壮药复方及技法。以湿毒病为研究范式,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显著提升了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从细胞、分子层次揭示了其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等效应机制,并建立了10余项壮医毒病解毒技法技术规范,其中5项成为广西地方标准,10项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推动了壮医特色疗法的标准化进程。

       在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团队攻克了药效物质识别、作用靶标确定、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龙钻通痹颗粒、排毒胶囊等5种医疗机构制剂,获得1件国家1.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对4种现有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认定为壮成药,核心工艺和标准成为国家及自治区新技术新标准。近三年来,解毒壮成药产品新增销售额超2亿元,新增税收2800多万元,助力企业新增销售额超1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有力推动了壮药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核心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平台,辐射全国及境外50多家医疗单位和制药企业。获得国家质量标准1项、授权专利10件(发明专利7件,转化2件),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5部。培养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博硕士100多人,举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50余次,培训超10万人次,为壮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庞宇舟教授团队的此次获奖,是对其多年来深耕壮医领域的高度肯定。项目在理论创新、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上的重大突破,不仅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广西区域发展需求,更让壮医药这一民族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相信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壮医药将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前行,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个人持证书照片(1-1)

 庞宇舟教授在奖励大会现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