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医学院赴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调研
2025年6月20日上午,扬州大学医学院一行4人赴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调研交流。调研壮瑶医药的研究现状、特色与成果。
扬州大学调研组由原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纪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刘延庆教授带队,医学院副院长李伟、颜丙春及中西医结合学系副主任王海波随行参与。广西中医药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健出席交流活动,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庞宇舟教授主持接待,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院、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广西高校壮医毒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参与座谈。
座谈交流中,庞宇舟教授围绕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脉络、科研组织体系及近年来在壮瑶医药研究领域的特色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他指出,中心自组建以来,始终立足广西作为我国民族医药资源大省的优势,深度挖掘壮瑶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与实践经验,致力于推动壮瑶医药的系统化整理、理论化凝练与现代化转化,逐步形成了以壮医“毒论一毒病一解毒方药一解毒技法”为核心的研究体系。依托国家、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中心持续发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医药理论建构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转化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中心成功获得了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临床批件,即“八味龙钻颗粒”,标志着壮瑶医药从传统经验向现代新药研发的关键性跨越。并先后推出了一批有确切临床疗效的民族药制剂如用于胃癌前病变的“胃毒清颗粒”、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依山红颗粒”等,均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以及药食同源类健康产品如黄精沙棘、五指大枣及金花三叶茶等。
调研人员对广西壮瑶药技术创新中心在壮瑶医药在理论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优势表示高度赞赏。此次调研活动增进了双方交流了解,为今后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庞宇舟教授介绍中心科研成果
参会领导专家合影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