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广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欢迎您!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在我校举行

来源: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者: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07-20 09:36:26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16日上午,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和培训班是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主办,得到了广西人社、科技、教育、中医药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活动旨在加深加强广西中医药大学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挖掘传统药物、农作物废弃物的药用价值,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开幕式上,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戴铭在致辞中指出,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自治区人社厅专技处处长朱泓昊表示,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加深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挖掘传统药物、农作物废弃物的药用价值,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协同创新平台,更好地将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开幕式由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家刚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和培训班从7月15日-19日共5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刘昌孝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A+学科带头人王喜军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果德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教授等16位知名专家、教授通围绕传统药物暨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从中药质量标志物、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发现、中药质量研究策略及国际化、中药大品种核心价值挖掘、整合系统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方法探索中医药等多个方面分专题进行授课,采取线上+线下专家授课联合实地考察的方式开展,共有100多名来自东盟10国及国内部分地区的学员参加培训。

2017年来,我校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暨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东盟国家传统药物研究技术人员150余名。2018年,由我校科研团队组织编写的《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中、英文版在第6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首发亮相,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好评。2020年,我校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我校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优势,积极应对,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

戴铭副校长致辞

自治区人社厅专技处处长朱泓昊致辞

刘昌孝院士在线上进行学术报告

开幕式现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