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广西中医药大学刘永宏团队JNP|北部湾海绵来源真菌中发现结构新颖抗肿瘤线性18肽Trichorzins A-G
Peptaibols是一类含有5到20个氨基酸的线性肽,主要由Trichoderma、Emericellopsis、Acremonium、Paecilomyces等属的丝状真菌产生。Peptaibols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含有多个α-氨基异丁酸(Aib)和异缬氨酸(Iva)残基,N端的乙酰基以及C端的氨基醇。根据氨基酸的链长和取代基的不同,Peptaibols可分为9个亚家族(SF1-SF9)。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0个Peptaibols被发现及报道。Peptaibols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和细胞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被认为与其在细胞膜中能形成电压依赖的离子通道并增加膜通透性有关,这类化合物也因此吸引了广泛关注。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从海绵来源的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 GXIMD 01001大米培养基中发现了7个含有18个氨基酸(醇)的新Peptaibol化合物trichorzins A-G(1-7),通过核磁共振波谱、Marfey's分析等方法准确鉴定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7对人肺腺癌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人结肠癌SW480、人胰腺癌SW1990均表现出较强活性,IC50值在0.46~4.7 μM。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化合物1-7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 14990)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 47085)表现出中等和微弱的抗菌活性,MIC值在23~45 μg/mL。上述研究成果对丰富peptaibols的化学结构,拓展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工作以“18-Residue Peptaibols Produced by the Sponge-Derived Trichoderma sp. GXIMD 01001”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上(doi.org/10.1021/acs.jnatprod.3c00014)。论文第一作者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林霄副研究员和唐振洲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柴玲副研究员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刘永宏研究员。

文章摘要图片(TOC)

文章出版页面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