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投稿须知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西优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方面的论文,侧重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报道。开设有专题、临床研究、手法医学、老中医经验、理论探讨、学术争鸣、临床报道、经验总结、针灸经络、广西名中医经验、病例报告、医案医话、民族医药、治验集锦、护理、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等专栏。热诚欢迎国内外中西医药工作者投稿。来稿具体要求如下:
1 稿件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 论点明确、学术思想新颖,观点鲜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稿件以5000字以内为宜(包括图表与参考文献)。中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应参照(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尤为欢迎以下稿件:①中医药防治疑难病、常见病、多发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相关症(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病毒性肝炎、多脏器衰竭、难治性肾病、血液病、支气管哮喘、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溃疡、中老年前列腺炎症或增生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不孕症、小儿营养失调、儿童智能发育不全、过敏性皮肤病等的临床研究与报道。②以中医正骨手法、推拿手法、针刺手法等为主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类论文。③反映介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性文章。④中医危急重症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讨性文章。⑤民族医药的有效技法及验方的研究报道。⑥区内中医药专家(副高职称以上)自己组创的组方合理,有效可靠的中医方剂及学术经验介绍。⑦中药(新药)的开发与研究方面的报道,如药材品种整理、鉴定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质量评估研究,中药药理活性研究等。⑧反映中医药基础理论或临床研究前沿课题的文献综述或专家述评。⑨观点鲜明,见解新颖,论证充分,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中医药理论探讨性文章。
2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缩写词,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字。
3作者署名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一般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末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文章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
4作者单位应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通讯地址,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分别列出。
5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按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书写,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
6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文章主题内容,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
7基金项目应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基金的名称及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
8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
9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各级标题一律顶格,如一级标题为:1×××,二级标题为:1.1×××,三级标题为:1.1.1×××,一般不超过四级,标题后不用标点符号。(2)文章的图表应少而精,不与正文重复,图表应列出图题、表题,图表设计要合理,统计表请采用三线表,图面力求清洁、清晰、准确。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3)量和单位应按有关量和单位的一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执行。有关数字用法请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T/T15835-1995)执行。(4)医学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可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16751.3-1997)及《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中药名以《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医古籍出版社)为准,草药应注明拉丁学名。稿件要使用规范字,简化字按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范书写。(5)外文字符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统计学符号按《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规定书写。
10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
11参考文献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格式要求如:(1)著作如: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1-12.(2)连续出版物(期刊)如:黄瑾明,邓秋妹,陈永红,等.不同穴位组对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J].中医杂志,1998,39(3):149-150.
12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china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若来稿不愿意入编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凡投本刊的稿件,本刊对文稿即拥有专有使用权,任何转载、翻译或结集出版均需事先得到本编辑部的书面许可。
13 反对一稿多投 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来稿如在投本刊前曾投他刊,请先向该刊声明撤稿,以免造成一稿多投及版权纠纷。来稿一俟刊用,赠当期杂志1册。
14 来稿请用打印稿(正文以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排版)或发E-mail,手写稿之文字和表格、公式的数字符号务必书写清楚。临床及实验类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证明(稿件资料的真实性及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为能及时与作者联系,请在稿件上写明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
来稿请寄: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530001 《广西中医药》编辑部
联系电话:0771-3137545
E-mail:gxzy@chinajournal.net.cn
《广西中医药》编辑部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