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针灸学》课程见习大纲

发布时间:2016-03-11 10:27:19 浏览次数: 【字体:

《针灸学》课程见习大纲

 

一、总学时:12学时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 经络分布、偱行交接与常用腧穴定位方法4学时
  • 毫针刺法、拔罐、灸法等针灸技术操作要领4学时
  • 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诊疗4学时

 

 

三、具体安排

(一)经络分布、循行交接与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腧穴的取穴方法与定位。
  2. 熟悉经络的分布、循行与交接。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挂图、针灸人体模型。

【见习内容及方法】

1、针灸学基本理论知识

①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②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③针灸学得对外交流。

2、经络腧穴

 ★①经络系统的组成

②十二经脉偱行、分布、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③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④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

 ★⑤点穴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合谷、偏历、手三里、曲池、肘髎、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乳根、天枢、归来、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下髎、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筑宾、大赫。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15)常用经外奇穴:①头颈部:四神聪、鱼腰、印堂、太阳、球后、金津、玉液、牵正、安眠。

                    ②胸腹部穴:子宫穴、三角灸。

                    ③背部穴:定喘穴、夹脊、腰眼。

                    ④上肢穴:肩前、腰痛点、四缝、十宣。

                    ⑤下肢穴:膝眼、胆囊、阑尾。

  1. 示教点穴:老师先交待完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每5-10人为一组,先在教学模具、挂图上对照书本进行点穴,再选出教学模特(学生)1名,于实体上演示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常用穴位的取穴法。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具体指导。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十二经循行交接规律?

 

(二)毫针刺法、拔罐、灸法等针灸技术操作要领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器具。

2、熟悉针刺、艾灸、拔罐等操作。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1-1.5寸毫针、75%酒精、消毒干棉球、消毒棉签、棉球缸、针盘、镊子或止血钳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

1.毫针刺法(filiform needle techniques)

(1)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2)毫针刺法的练习。

(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

(5)毫针的进针法与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6)行针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

 ★(7)得气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8)针刺补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毫针补泻手法。

(9)留针与出针。

(10)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

(11)针刺注意事项。

2.灸法(moxibustion techniques)

  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moxa need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3.头针(scalp acupuncture)

  标准头穴线的划分与定位和主治适应症。(《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与焦顺发头针法)

4.拔罐(cupping therapy)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范围。

5.三棱针(three-edged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6.皮肤针(skin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7.皮内针(intradermal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8.电针(electroacupuncture)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9.穴位注射(acupoint-injection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10.耳针(auricular acupuncture)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11.针刺练习:先在自制的纸垫或棉垫上练习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及针刺辅助手法等,然后每两人一组,在四肢肌肉丰厚,无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相互针刺,体会针感。教师自始至终具体指导,避免出现针刺意外。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1. 提插、捻转如何补泻?
  2.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3.灸法如何补泻?

4.拔罐的适用范围及禁忌症?

 

  • 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诊疗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2、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讲解常见疾病的针灸诊疗思维模式及处置方法。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听诊器、叩诊锤、棉签

【见习内容及方法】

 ★1.针灸处方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六种临床常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2.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处方

(1)头面躯体痛证:头痛、面痛、漏肩风、肘劳、腰痛、痹证。

(2)内科病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痫病、不寐、郁证、痴呆、心悸、胃痛、泄泻、痢疾、癃闭、阳痿。

(3)妇儿科病证:痛经、不孕症、胎位不正、遗尿、小儿脑性瘫痪。

(4)皮外骨伤科病证:乳痈、扭伤、斑秃。

(5)五官科病证:近视、耳聋耳鸣、牙痛。

(6)急症:晕厥、虚脱、抽搐、内脏绞痛。

3.临床实践:在进入中篇、下篇学习后即同时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及时地把所学知识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按10人/组进行分组。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典型病例,在征得病人及家属(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后,从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开始,到提出中西医诊断,确定治疗原则,拟定针灸处方,给予病人具体治疗手段等。其间,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老师负责答疑解惑。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1. 面瘫病分为哪些证型?
  2. 中风病的诊疗规范?

【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请分析以上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型,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

 

 

 

 

 

 

 

 

 

《针灸学》课程见习大纲

 

一、总学时:12学时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 经络分布、偱行交接与常用腧穴定位方法4学时
  • 毫针刺法、拔罐、灸法等针灸技术操作要领4学时
  • 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诊疗4学时

 

 

三、具体安排

(一)经络分布、循行交接与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腧穴的取穴方法与定位。
  2. 熟悉经络的分布、循行与交接。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挂图、针灸人体模型。

【见习内容及方法】

1、针灸学基本理论知识

①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②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③针灸学得对外交流。

2、经络腧穴

 ★①经络系统的组成

②十二经脉偱行、分布、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③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④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

 ★⑤点穴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合谷、偏历、手三里、曲池、肘髎、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乳根、天枢、归来、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下髎、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筑宾、大赫。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15)常用经外奇穴:①头颈部:四神聪、鱼腰、印堂、太阳、球后、金津、玉液、牵正、安眠。

                    ②胸腹部穴:子宫穴、三角灸。

                    ③背部穴:定喘穴、夹脊、腰眼。

                    ④上肢穴:肩前、腰痛点、四缝、十宣。

                    ⑤下肢穴:膝眼、胆囊、阑尾。

  1. 示教点穴:老师先交待完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每5-10人为一组,先在教学模具、挂图上对照书本进行点穴,再选出教学模特(学生)1名,于实体上演示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常用穴位的取穴法。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具体指导。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十二经循行交接规律?

 

(二)毫针刺法、拔罐、灸法等针灸技术操作要领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器具。

2、熟悉针刺、艾灸、拔罐等操作。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1-1.5寸毫针、75%酒精、消毒干棉球、消毒棉签、棉球缸、针盘、镊子或止血钳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

1.毫针刺法(filiform needle techniques)

(1)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2)毫针刺法的练习。

(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

(5)毫针的进针法与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6)行针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

 ★(7)得气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8)针刺补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毫针补泻手法。

(9)留针与出针。

(10)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

(11)针刺注意事项。

2.灸法(moxibustion techniques)

  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moxa need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3.头针(scalp acupuncture)

  标准头穴线的划分与定位和主治适应症。(《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与焦顺发头针法)

4.拔罐(cupping therapy)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范围。

5.三棱针(three-edged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6.皮肤针(skin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7.皮内针(intradermal needle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8.电针(electroacupuncture)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9.穴位注射(acupoint-injection therapy)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10.耳针(auricular acupuncture)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11.针刺练习:先在自制的纸垫或棉垫上练习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及针刺辅助手法等,然后每两人一组,在四肢肌肉丰厚,无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相互针刺,体会针感。教师自始至终具体指导,避免出现针刺意外。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1. 提插、捻转如何补泻?
  2.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3.灸法如何补泻?

4.拔罐的适用范围及禁忌症?

 

  • 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诊疗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2、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讲解常见疾病的针灸诊疗思维模式及处置方法。

【地点】针灸科病室、针灸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

【教具】听诊器、叩诊锤、棉签

【见习内容及方法】

 ★1.针灸处方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六种临床常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2.临床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处方

(1)头面躯体痛证:头痛、面痛、漏肩风、肘劳、腰痛、痹证。

(2)内科病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痫病、不寐、郁证、痴呆、心悸、胃痛、泄泻、痢疾、癃闭、阳痿。

(3)妇儿科病证:痛经、不孕症、胎位不正、遗尿、小儿脑性瘫痪。

(4)皮外骨伤科病证:乳痈、扭伤、斑秃。

(5)五官科病证:近视、耳聋耳鸣、牙痛。

(6)急症:晕厥、虚脱、抽搐、内脏绞痛。

3.临床实践:在进入中篇、下篇学习后即同时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及时地把所学知识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按10人/组进行分组。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典型病例,在征得病人及家属(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后,从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开始,到提出中西医诊断,确定治疗原则,拟定针灸处方,给予病人具体治疗手段等。其间,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老师负责答疑解惑。

注:针灸学临床见习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当时临床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标有“★”为核心部分内容,标有“_”的部分为应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

【思考题】

  1. 面瘫病分为哪些证型?
  2. 中风病的诊疗规范?

【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请分析以上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型,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