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二

2013级中医骨伤本科授课计划

发布时间:2016-03-11 09:49:23 浏览次数: 【字体:

 

广  西  中  医     

 

教   师   授   课   计  

 

专          业:   骨伤   

班          级:     2013      

课          程:     针灸学       

主讲教师  签名:朱英、刘景洋

教研室主任签名:                  

制  定  日  期:201616

学习分配:

 

总学时

电化

教学

课堂

讨论

读书

活动

 

 

60

40

12

8

 

 

 

 

 

 

 

 

 

理论课

时分配

教授、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教   员

课  时

%

课  时

%

课 时

%

课  时

%

40

100

0

0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于开学前交教务科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  时

 

 

 

实验

讨论

见习

 

第1周

 

 

 

 

 

 

 

1

 

 

 

 

 

 

 

 

绪言

经络总论

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重点)

2、针灸学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及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5、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定义。(重点)

6、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7、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命名)

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重点、难点)

8、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重点)

9、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10、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3

 

 

 

 

 

 

 

 

 

 

 

 

 

 

 

 

朱英

教授

 

第2-3周

 

2-3

腧穴总论

内容:1、腧穴的定义。(重点)

2、腧穴的发展。

3、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重点)

4、腧穴的命名。

5、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6、腧穴的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特定穴的定义与内容。

7、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为骨度分寸定位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

8、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6

 

朱英

教授

 

 3-4

 

经络腧穴各论

内容:1、十四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2、常用十四经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重点)

任、督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6

 

 

 

朱英

教授

 

第3-4周

 

第6-7周

6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

 

朱英

教授

 

7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3

 

朱英

教授

 

第8周

8

奇穴、头针、耳针的操作、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3

 

朱英

 

教授

 

第9周

9

下篇 治疗

(一)治疗总论

内容:针灸的治疗原则、

3

 

 

刘景洋

 

教授

 

第9周

9

中篇 刺灸法

内容如下:

1、刺灸法的定义与作用。(重点)

2、毫针刺法。

3、毫针刺法中毫针的进针。(重点)

毫针刺法

内容:1、毫针的行针、留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重点)

     2、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重点)

 

4

 

刘景洋

 

教授

 

第10周

10

下篇 治疗

(一)治疗总论

内容: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的配穴处方,针灸中特定穴的应用。(重点)

3

 

 

刘景洋

 

教授

 

第11周

11

实验骨度分寸定位法,任脉-膀胱经

内容:骨度分寸的定位方法,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依次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规律,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4

朱、刘、蒙、陈

 

 

第11周

12

((二)治疗各论

内容:1、各病证的概念。(重点)

  2、各病证的病机。

3、各病证的辨证分型。(重点)

4、各病证的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重点)

主要讲授重点病证。

  1.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落枕、漏肩风、腰痛、痹证
  2. 内科病证:中风、眩晕、面瘫、胁痛、不寐、怔忡
  3. 内科病证:、感冒、咳嗽、哮喘、呕吐、胃痛、泄泻、腹痛

3

 

 

 

刘景洋

 

 

教授

 

第12周

13

毫针刺法

内容:1、针刺的补泻手法。

2、针刺的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灸法

内容:1、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重点)

2、艾炷灸的操作方法。(重点)

3、艾卷灸、温针灸的操作。(重点)

4、灸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重点)

 

4

朱、刘、蒙、陈

 

 

第12周

14

妇科、儿科病症

3

 

刘景洋

教授

 

第13周

15

实验:灸法、罐法、其他针法、头针、耳针

内容:1、灸法、罐法的种类和操作方法,适应范围。

      2、其他针法的特点、操作及适应范围。

      3、头针、耳针的定位、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4

朱、刘、蒙、陈

 

 

第13周

16

骨伤病证: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痛症

3

 

刘景洋

 

教授

 

第14周

17

见习

 

 

 

瑞康针灸科

 

第14周

18

皮外五官病证、急症、复习

3

 

 

刘景洋

 

教授

 

第15周

19

见习

 

 

 瑞康针灸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