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中医骨伤本科授课计划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专 业: 骨伤
班 级: 2013级
课 程: 针灸学
主讲教师 签名:朱英、刘景洋
教研室主任签名:
制 定 日 期:2016年1月6日
学习分配:
总学时 |
理 论 |
实 验 |
见 习 |
电化 教学 |
课堂 讨论 |
读书 活动 |
作 业 |
|
|
复 习 |
考 核 |
机 动 |
60 |
40 |
12 |
8 |
|
|
|
|
|
|
|
|
|
理论课 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课 时 |
% |
课 时 |
% |
课 时 |
% |
课 时 |
% |
|||||
40 |
100 |
0 |
0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于开学前交教务科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 时 |
主 讲 教 师 |
职
称 |
|||||
理 论 课 |
实验 讨论 见习 |
|||||||||
第1周
|
1
|
绪言 经络总论 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重点) 2、针灸学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及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5、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定义。(重点) 6、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7、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命名) 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重点、难点) 8、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重点) 9、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10、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
3
|
|
朱英 |
教授 |
||||
第2-3周
|
2-3 |
腧穴总论 内容:1、腧穴的定义。(重点) 2、腧穴的发展。 3、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重点) 4、腧穴的命名。 5、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6、腧穴的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特定穴的定义与内容。 7、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为骨度分寸定位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 8、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
6 |
|
朱英 |
教授 |
||||
3-4
|
经络腧穴各论 内容:1、十四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2、常用十四经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重点) 任、督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
6 |
|
朱英 |
教授 |
|||||
第3-4周 |
||||||||||
第6-7周 |
6 |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
3 |
|
朱英 |
教授 |
||||
7 |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
3 |
|
朱英 |
教授 |
|||||
第8周 |
8 |
奇穴、头针、耳针的操作、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
3 |
|
朱英
|
教授 |
||||
第9周 |
9 |
下篇 治疗 (一)治疗总论 内容:针灸的治疗原则、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9周 |
9 |
中篇 刺灸法 内容如下: 1、刺灸法的定义与作用。(重点) 2、毫针刺法。 3、毫针刺法中毫针的进针。(重点) 毫针刺法 内容:1、毫针的行针、留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重点) 2、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重点) |
|
4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0周 |
10 |
下篇 治疗 (一)治疗总论 内容: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的配穴处方,针灸中特定穴的应用。(重点)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1周 |
11 |
实验骨度分寸定位法,任脉-膀胱经 内容:骨度分寸的定位方法,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依次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规律,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
|
4 |
朱、刘、蒙、陈
|
|||||
第11周 |
12 |
((二)治疗各论 内容:1、各病证的概念。(重点) 2、各病证的病机。 3、各病证的辨证分型。(重点) 4、各病证的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重点) 主要讲授重点病证。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2周 |
13 |
毫针刺法 内容:1、针刺的补泻手法。 2、针刺的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灸法 内容:1、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重点) 2、艾炷灸的操作方法。(重点) 3、艾卷灸、温针灸的操作。(重点) 4、灸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重点) |
|
4 |
朱、刘、蒙、陈
|
|||||
第12周 |
14 |
妇科、儿科病症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3周 |
15 |
实验:灸法、罐法、其他针法、头针、耳针 内容:1、灸法、罐法的种类和操作方法,适应范围。 2、其他针法的特点、操作及适应范围。 3、头针、耳针的定位、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 |
|
4 |
朱、刘、蒙、陈
|
|||||
第13周 |
16 |
骨伤病证: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痛症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4周 |
17 |
见习 |
|
|
瑞康针灸科 |
|||||
第14周 |
18 |
皮外五官病证、急症、复习 |
3 |
|
刘景洋 |
教授 |
||||
第15周 |
19 |
见习 |
|
|
瑞康针灸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