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竖石有镂 镌心铭骨——广西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石刻概览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23-11-12 点击数:
分享到:
石刻


1.校名石刻

位于南宁市五合大道13号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晨钟暮鼓楼校门中央。

1.校名石

2.“中”“和”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晨钟暮鼓楼校门两侧。大石上分别镌刻有“中”“和”朱红大字,与晨钟暮鼓楼、仲景大道等系列景观配合,象征着走进广西中医药大学,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之中,那就是“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1中

2.2和

3.“横渠四句”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与仲景大道相接的巨石上,刻有北宋大儒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寓意我校学子要自强不息立命生民精成医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悲悯为怀,立心天地,创造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

3.为天地立心

4.“道”石刻

坐落于仙葫校区仲景大道右侧。“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范畴。《道德经》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道2023

5.“寻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西侧的冬青林中。“寻芳”语出南宋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寻芳”意为寻求美好的道德之意。

5.寻芳

6.“继往圣”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东北侧。巨石壮丽挺拔,风骨卓然。作为中医药院校,“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尊石刻很好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6.继往圣

 7.“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东北侧。语出《黄帝内经》:“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7.提携天地

8.“去蔽去病”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东北侧。“去蔽者去心蒙蔽也,去病者去身证病也。期形与神俱,身心健康也。”

8.去蔽去病

9.“守正”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东北侧。守正,意为恪守正道。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9.守正

10.“毛泽东对中医药重要批示”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与阿平湖连接的台阶处,上面刻着1958年毛泽东同志对中医药的重要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石刻由88块汉白玉方块组成,洁白的玉石衬托出泥金大字气势恢弘,鞭策全校师生在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精辟批示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

10.“毛泽东对中医药重要批示”石刻

11.“河图洛书”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畔、医圣广场西北面。巨石形制周正,大气磅礴,是目前学校体量最大的石刻,重达85吨。

石刻背面刻有对河图洛书的解读:“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深邃的数字图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亦是中国古代描述宇宙时空关系或天地万物运转规律的基本模型,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图洛书最早记载在《尚书》和《易传》,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阴阳、五行等皆可追施于兹。”

石刻正面左上角和右侧分别刻有“河洛生辉”“阴阳术数”“文明滥觞”三枚印章,彰显了河图洛书作为阴阳五行术数之源、中华文明渊源,其胸襟气魄泱泱超然,熠熠生辉。

11.1河图洛书

11.2河图洛书

12.“生生不息”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医圣广场尊贤路一侧。语出《周易》:“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象征着广大师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孜孜以求,奋斗不止。

12.生生不息

13.五行柱

坐落在仙葫校区合德楼西侧、尊贤路旁。每根柱体高12米,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沿尊贤路由南向北依次排开,柱体的南北面以汉仪篆书繁体书写五行特质,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代表着天地万物五大运行系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3


13.五行柱201909

14.“大医精诚”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畔。大医精诚,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这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它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要求为医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掌握精湛医术的同时,还要拥有高尚的医德。

14.大医精诚

15.“滋兰树蕙”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畔合德楼前。源出《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为培育英才。

15.滋兰树惠

16.“仁者乐山”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尊贤路药师山下。语出《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为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16.仁者乐山

17.“智者乐水”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畔合德楼前。与“仁者乐山”石刻隔着尊贤路上下相应、鼓角相闻。

17.智者乐水

18.“广西中医药大学”篆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畔。

18.校名石(篆刻)

19.“平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东侧。平等是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至高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观的共同理念。

19.平等

20.“并育并行”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自诚楼西侧、阿平湖畔。“并育并行”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大自然的包容与和合之道。

20.并育并行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自诚楼西侧阿平湖畔,与“并育并行”石刻毗邻,源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21.天之道

22.“濯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亲水石道。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22.濯足

23.“天行健”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语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3.天行健

24.“紫气东来”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东南面桂花林。语出汉代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比喻吉祥的征兆。

24.紫气东来

25.“阴阳卷舒,一团和气”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自诚楼东门旁。语出《黄帝内经》:“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

25.阴阳卷舒

26.“勤”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自诚楼东门旁。意为学问之道在于天道酬勤。

26.勤

27. “气”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东坡竹林坡起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指构成人体及运行生命的最基本要素,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象征着气节,寓意崇高的精神品质。


27.气

28.“道法自然”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语出《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道法自然

29.“阴阳和”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语出《伤寒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实现阴阳和,自然之力便成为我们生命活力复原的根本之源。

29.阴阳和

30.“发陈”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正东面,东应春,春气“发陈”。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30.发陈

31.“桃李芬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东面的桃李园。园内种植有桃树、李树,阳春三月,桃花、李花竞相开放,满园桃李芬芳,寓意桃李满天下。

31.桃李芬芳

32.“钟灵毓秀”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与尚中路、行健路交汇处。原意为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在此指校园风景秀美,人才辈出。该石为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78级全体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捐刻。

32.钟灵毓秀

33.经典文化石墙

位于仙葫校区亲亲路和尚中路交汇处,由十余块碑刻组成,刻有《道德经》《周易易传》《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经典节选章句以及“任重道远”“温故而知新”篆刻。

33.文化石墙

34.“故国神游”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东坡竹林与尚中路交汇处。与经典文化石墙、“任重道远”、“温故而知新”篆刻毗邻,深寓温故知新而任重道远之意。

34.故国神游

35.“养气”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东坡竹林与尚中路交汇处。意为培养品德,锤炼意志,涵养正气。

35.养气

36.“根深叶茂”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东坡竹林与尚中路交汇处。寓意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彰。

36.根深叶茂

37.“任重道远”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7.任重道远

38.“寻孔颜乐处”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语出《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颜乐处”是历代知识分子所共同追求的最好境界。该石为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81级全体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捐刻。

38.寻孔颜乐处

39.“纯一之地”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纯一,曰仁而已。

39.纯一之地

40.“大学之道”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寻孔颜乐处”“纯一之地”“大学之道”三石位于“任重道远”大石右前方,四者相惜如聚,豪迈而不失婉约。 

40.大学之道

41.“率性诚明”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41.率性诚明

4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语出《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为善养浩然之气,心正意正,诚守、修持清明之心。该石为我校廉洁文化石。

42.正气存内

4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侧尚中路旁。语出《礼记·大学》,为商汤盘铭。意在提醒人们,时代日新月异,要日益精进。

43.苟日新

44.“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北广场西北角树林尚中路、岐伯东路交汇处。语出《中庸》。

44.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45.“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岐伯东路旁。出自唐代高适《答候少府》:“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45.性灵出万象

46.“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岐伯东路旁。侧面刻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印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46.不忘初心

47.“静思”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菩提林内。静思,意为沉静地思考、省察。

47.静思

48.“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东侧竹园廉洁文化长廊入口处。“廉”石刻讲述的是“压舱廉石”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崇廉尚廉,营造“党风优良,校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廉洁文化。

48.廉

49.中医历史文化长廊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大草坪南侧,由82块碑刻组成,内容涉及远古以来中医历代名医名著、传说典故、学说流派、文字图画、成就贡献等内容。漫步其中,仿若从远古一路走来,跨越夏商、秦汉晋唐、金元明清的漫长岁月,与名医名家对话,感悟历史,传承文化。

49.中医历史文化长廊

50.“与天地参”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中医历史文化长廊尽头处。语出《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该石上刻有“天人合一”“与天地参”“立心天地”三个印章。

50.与天地参

51.“山鸣谷应”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药师山与药王谷毗邻处。语自苏轼《后赤壁赋》,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51.山鸣谷应

52.“容平”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药师山与药王谷毗邻处,校园的正西面。西应秋,秋气“容平”。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该石形状、天然纹路极似“容”字。

52.容平

53.“静观”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尊贤路博物馆旁。静观,语出宋代程颢《秋日偶成》诗之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53.静观

54.  “汤歌”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尊贤路礼堂前广场。精选解表、泻下、和解、清热、开窍、温里、治风、补益、理血、固涩、治燥、安神、理气、祛湿、祛痰15类汤剂,每类4首共60首汤歌,用红色大理石镌刻。

54.汤歌石刻

55.“弗措”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东侧岐伯东路旁。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55.弗措

56.“博采勤求”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东侧。语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该石为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77级全体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捐刻。

56.博采勤求

57.“斯文在兹”石刻

坐落于仙葫校区教学楼正前方,焕发出一种厚重的文化自信。

57.斯文在兹

58.“诚”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大草坪西侧尊贤路旁,毗邻椰林。《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8.诚

5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石刻

位于教学楼大草坪西侧尊贤路旁,毗邻椰林。语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致中和

60.“大学之道(节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大草坪西侧尊贤路旁,毗邻椰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60.大学之道

61.“大砚台”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前大草坪西侧椰林旁。因大石酷似砚台而得名。

61.大砚台

62.“傅雷《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序》(节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前大草坪西侧椰林旁。“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62.约翰克利朵夫

63.“玄同”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西侧老子出关雕塑前。“玄同”语出《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即和光同尘之意,具天人合一之蕴。

63.玄同

64.“处之泰然”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尊贤路与杏林大道交汇处。此处将“处之泰然”与《周易》的泰卦联系起来,生动有趣。《易经·彖传》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

64.处之泰然

6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 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如此: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马克思的“人类天性”与中国儒家“性本善”是一致的。

65.马克思

66.“毛泽东《实践论》(节选)”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心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知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石刻上有“知行合一”印章。

66.实践论、知行合一

67.“《中庸》章句:唯天下至诚”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67.中庸章句—唯天下至诚

68.“《中庸》:诚者,天之道也”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出处。

68.中庸章句

69.“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语出《黄帝内经·素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乃中医学治病最基本的法则。

69.阴平阳秘

70.“一阴一阳谓之道”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尚中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语出《周易·系辞上》。

70.一阴一阳谓之道

71.“张载《太和篇》”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旁。语出张载《正蒙·太和篇》:“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气本之虚则湛,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该篇是中国理学著名的本体论和对立统一观。

71.凡可状者

72.“《黄帝内经》:上古之人”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与格物路交汇处。语出《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石刻下方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两枚印章。

72.上古之人

73.“生机勃勃”篆刻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北侧尚中路与格物路交汇处。生机勃勃,形容生命旺盛的样子。

73.生机勃勃

74.“四海之内皆兄弟”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昆弟廊道入口左侧。与右侧的“昆弟廊道”石刻相互辉映。《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寓意学子们来自五湖四海,结下深厚友谊。

74.四海之内皆兄弟

75.“天地盈虚,与时消息”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尚中路与格物路交汇处。语出《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75.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76.“格物致知”石刻

坐落于仙葫校区格物路科学实验中心前。源于《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76.格物致知

77.“成功=艰苦的工作+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海洋药物研究院正门前。源于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有“格物致知”“精勤不倦” 两枚印章分列石刻左右两侧。

77.爱恩斯坦

78.实验动物慰灵碑

位于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与动物实验中心之间。谨以此碑献给为人类医学进步而献身的实验动物。

78.实验动物慰灵碑

79.“知恩感恩”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前。勉励学子能一辈子知恩感恩,做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

79.知恩感恩

80.“行孝悌,不怨人”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常说“百善孝为先”,时刻警醒师生们要有爱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敢于担当。

80.行孝悌

81.“沉住气”石刻

位于仙葫校区校园正北面的三榕路后勤楼前。北应冬,冬气“闭藏”,与校园东面的“发陈”、西面的“容平”石刻遥相呼应。“沉住气”亦“闭藏”之意,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81.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