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名贵和濒危药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项目启动会在南宁召开

日期:2025-07-22 点击数:
分享到:

7月19日,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名贵和濒危药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项目启动会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该项目是广西中医药领域首个牵头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标志着广西中医药科研创新迈入新的水平。

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三位院士领衔指导。国家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医药处处长濮润、项目专员方子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药科技与发展处副处长吕泽,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苏钢强,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蔡朝亮、自治区中医药局局长黎甲文等10余位主管部门领导参会。学校党委书记莫锦荣、校长姚春率校领导班子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骨干及企事业单位代表近百人现场参会。

启动仪式上,莫锦荣致辞表示,项目立项是学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实践,将全力保障标志性成果产出。蔡朝亮强调,项目立足广西丰富药用资源,是区域中医药产业突破的关键,科技厅将协同推动成果转化。苏钢强在线上指出,项目需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吕泽要求聚焦产业需求,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成果落地。濮润提出建立高效协同机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现场举行了项目技术指导委员会聘任仪式。濮润为张伯礼院士颁发主任委员聘书,为林国强院士颁发顾问聘书;吕泽、蔡朝亮为曹锡康、刘中秋等专家颁发委员聘书。

三位院士分别对项目实施提出具体要求。陈士林院士强调,团队需以高度责任感推进研究,集中突破1—2项引领性成果,为资源保护开发提供示范;林国强院士建议依托西南生物多样性优势构建全产业链开发体系,并利用东盟区位优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张伯礼院士提出三点要求:严守考核指标培育标志性成果、建设成果数据库促进科教协同、严守科研诚信规范财务管理。

项目负责人姚春及各课题负责人汇报实施方案后,专家组提出优化建议:建立10家协作单位联动机制,重点突破龙血竭、沉香等药材生态繁育技术瓶颈,明确成果临床转化路径。

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名贵和濒危药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项目由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广西药用植物园、成都中医药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实施,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特色药材,聚焦生态保护、人工繁育、高值化利用三大技术突破,旨在构建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并形成示范效应。项目成功立项实现了广西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零的突破”,将为中医药民族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提供创新路径,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与民族医药资源保护。

图片1

会议现场

图片6

张伯礼院士讲话

图片7

林国强院士讲话

图片8

陈士林院士讲话(线上) 

wechat_2025-07-26_191133_693

领导讲话

图片6_副本

颁发聘书

(从左往右:林国强、张伯礼、濮润、吕泽、刘中秋、杨世林、曹锡康、魏立新、李典鹏、蔡朝亮)

图片8

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项目负责人姚春教授作汇报

wechat_2025-07-24_183956_042

现场专家组论证

图片2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