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李金荣:以真心换真情 用实干赢民心
“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正是这句话,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退伍军人、隆安县布泉乡新盏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金荣有了精神支柱,自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他义无反顾地奔走在各村屯之间,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这片大石山区贫瘠的土地,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与村民们一起用辛勤和智慧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了脱贫摘帽。2021年4月,他又再一次担任新盏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们一起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决心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
新盏村位于隆安县布泉乡西南石山区,共有256户1062人,李金荣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该村有贫困户143户575人。初来乍到的李金荣在这里遭遇到了人生第一次“滑铁卢”。
“3年前,我刚下村不久就接受了最严格的‘四合一’暗访检查。因为业务不熟悉,我平生第一次写了最深刻检查,第一次被县委组织部约谈。”回忆起这段历程,李金荣深感愧疚。也正是这次约谈,更坚定了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他坚持吃住在村,和村两委干部打交道,开始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每天要走访村民40户左右,把村民们的心声他写在纸上记在心头。他与村两委一起制定贫困户脱贫措施“一户一策”,用绣花般的功夫帮助群众脱贫;他入户走访,耐心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防火防汛抗旱、积极发动环境卫生整治、调解矛盾纠纷;他推进“危房改造”、宣传“一户一宅”、开展土地确权、产业奖补、“三清三拆”,建设“三微”,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和人饮工程;他做好 “雨露计划”申报、贫困人口稳岗补助申请、贫困劳动力劳务派遣等;他积极做好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他关爱留守老人,帮助他们修理电器,挑牛草,扛玉米,犁地,锯木头……
“如今,从田间到地头我都可以和村民群众打成一片,我把自己3年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村民们纯朴,热情,大方,他们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如今我暂时割舍不下这段情怀。”正是这份不舍,带领新盏村143户贫困户575人完成脱贫摘帽的李金荣,又报名参加了新盏村乡村振兴工作,再一次担任新盏村第一书记,这次的任务是乡村振兴。
点亮希望实施健康帮扶
2018年10月底,李金荣带领“一帮一联”帮扶责任人深入村屯,探望慰问新盏村帮扶对象时发现村民零有东双眼无神,需要扶摸着墙和家具才能走到客厅坐下。经随行的医师检查判断,零有东有机会通过手术重见光明。零有东激动地说:“如果通过手术能恢复视力,我宁愿不享受残疾人的待遇,不当扶贫对象。” 但是,由于担心手术不成功危及残存的视力和手术费用昂贵,零有东犹豫了。为了让失明30多年的零有东重见光明,李金荣耐心地给零有东讲解、宣传国家对贫困户的医疗优惠政策,瑞康医院领导也高度重视,零有东终于答应做手术。手术在附属瑞康医院顺利进行,在伤愈摘掉纱布时,零有东终于看见了30年未“见”的家人。如今,零有东一家已经顺利脱贫。
让李金荣牵挂的还有村民何仕任一家。在孙女被诊断患有红斑狼疮一个月后,何仕任在工作时不慎被机器切去了四个手指,想为孙女挣钱维持治疗并让她尽快重返校园的愿望化为泡影,一家人也陷入了贫困。为此,李金荣在新盏村发起了自发式捐款,并向何仕任讲解医疗报销政策,办理慢性病卡,还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将何仕任一家整户纳入低保。李金荣认为,脱贫攻坚战这个“艰”就是因病、因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帮助他们拜托困境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通过举行义诊活动、“一对一”结对帮扶,提高村民们的健康意识,有针对性性的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3年来,瑞康医院在新盏村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帮助更多的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间共开展了6次大型健康扶贫义诊活动,累计免费诊疗650人次,免费送药350余份,总价值约合人民币8万余元。
攻坚克难确保集体经济
新盏村石漠化面积较大,村集体土地比较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养。
李金荣与村两委根据新盏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与有实力的地方企业集团合作,积极推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李金荣争取到180万元,以巴香邦福养牛基地作为依托,成立了新盏村特色产业园,全村产业主要有育肥牛、养猪、养鸡等,在上级的帮助和大家的努力下,新盏村集体经济逐年增加。
瑞康医院党委还捐赠2万元,解决了村屯里的部分排污,硬化了巷道,进一步改善了新盏村的村容村貌。
3年来,李金荣先后被评为布泉乡优秀第一书记、隆安县优秀第一书记、南宁市优秀第一书记,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新盏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到基层一线去挑战,去磨练,是因为我们年轻、有勇气、有担当!”李金荣表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将继续紧跟党的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奉献,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何世全 张芳)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