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加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全区中医药大会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反响热烈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20-10-23 点击数:
分享到:

10月21日,全区中医药大会在南宁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部署推进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再上新台阶。大会的召开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力度,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中医药壮瑶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谱写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中医药大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以壮瑶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独特优势,守正创新、突出特色、促进融合,努力走出广西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发展的新路子。我听了很受启发。”出席全区中医药大会的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庞宇舟表示,壮医学是壮族的原创医学,长期以来壮瑶医药作为传统医药在维护边疆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要更加突出优势特色,全面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和扶持力度,更好地推动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

作为参加这次全区中医药大会的壮医专家代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李凤珍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壮医药发展非常重视,让她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壮医很有前景,我通过出诊、带教、查房等,把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基层医生,让他们掌握专科知识,为更多基层群众服务。”如今,李凤珍建立了传承研究室,将自己作为壮医药竹罐疗法传承人的知识传播出去。她也希望能更多地对社会公众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享受到“简便验廉”的壮瑶医药服务。

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我国培养壮医学人才唯一的高等教育基地,1986年起招收的中医医史文献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招收壮族医学史研究生。2002年设立壮医学专业,2011年壮医学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的医学专业,2016年获民族医学硕士授权点,2019年正式招收中医学(壮医)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

“学校要借全区中医药大会召开的东风,进一步突出壮瑶等民族医药办学特色,为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新动力。”壮医药学院院长蓝毓营认为,要加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高等教育的再升级,迈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步伐。

广西中医药大学现有本科专业29个,中医学、护理学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壮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5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建设点,全面开启广西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

“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打造民族优势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教务处处长莫雪妮认为,学校要围绕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需求,以新理念谋划壮瑶医学发展,构建全国独有的壮瑶医药学科。

长期以来壮瑶医药作为传统医药在维护边疆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壮瑶医药学发展较慢,只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并未能进入主流医学,与藏蒙维傣等民族医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增设瑶医学专业为能更好发挥我国西南地区民族医药的独特优势,对完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瑶医药学院副院长李彤表示,在壮瑶医药高等教育上,希望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在专业设置上尽快支持开设瑶医学本科教育,并倾斜支持完善壮、瑶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广西中医药大学将“人才强校战略”列为“三大战略”之一,明确把“实施一流师资建设工程,汇聚整合高端优秀人才”列为学校的“十大工程”之一。

“学校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表彰机制,做好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开辟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直接评审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广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处长黄燕表示,学校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实施了“优秀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岐黄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2018年至今,全校共引进博士215名。

有传承才有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坚持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医院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关键。”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表示,该院重视名老专家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总结归纳、传承创新,加强名医工作室团队建设,推进医院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下一步,医院将继续以学术团队建设和医疗技术团队建设双轮驱动,加快培养中医药壮瑶医药技术团队、学术团队,加速对各层级医师的培养进程。同时,加强西学中,中西医协同,培养预防、诊疗、康养等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