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严”帮扶 百花盛开“实”脱贫 广西中医药大学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阵地前移到乡村,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主课堂,锤炼党性,洗礼灵魂,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学校定点帮扶的隆安县四联村、联伍村、良安村、新盏村、欧里村、念潭村6个定点贫困村,2015年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173户4727人,贫困发生率均在30%以上(最高近71%),截至2019年底,6个定点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统计数据显示,贫困发生率良安村为0.68%,新盏村为0.57%,欧里村为1.46%,念潭村为0.22%,四联村为0.64%,联伍村为1.78%。
学校领导到定点帮扶贫困村现场办公
党建引领 层层压实帮扶责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党建+脱贫攻坚”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要求、严格选派、严格管理,层层压实帮扶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严格要求,层层压实帮扶责任
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全面抓、副职领导挂点,指定1名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纪委书记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全面监督,总会计师负责扶贫经费等保障,将扶贫工作纳入党委日常工作,每年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校领导班子每年都到定点帮扶联系村现场办公,校领导带头按要求完成进村到点走访慰问、调研指导、监督检查。学校以二级党委(总支)为单位,以“一帮一联”为抓手,以“主题党日”为依托,推进“党建+脱贫攻坚”建设,以党建促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级党委(总支)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帮扶责任,通过“一帮一联”进户宣传教育,健康扶贫义诊、巡诊,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方位帮扶贫困户,贫困户的发展生产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几年来,学校各级领导走村进屯开展工作累计190次1488人次(其中校领导275人次),“一帮一联”累计投入71.875万元。
开展“一帮一联” 全方位帮扶贫困户
——严格选派,管好用好驻村干部
学校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的选派与管理,制定了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选派与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挑选适合的优秀干部,并将选派工作纳入干部培养体系,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设立年度驻村专项工作经费预算、援助定点扶贫村建设项目,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机制,保障驻村干部各项待遇,为驻村干部发展搭建上升平台。学校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狠抓驻村工作队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学校党委、纪委不定期集体约谈,学校纪委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学校领导利用到村走访调研、指导工作机会对驻村干部进行提醒、警示,确保驻村工作队员干净、担当。对学校援助的扶贫项目经费,学校组织开展审计监督把关。
——严格管理,精准帮扶全覆盖
广西中医药大学实行后援单位包点(村)开展定点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以二级党组织为单位,以“全覆盖+精准帮扶”模式落实帮扶任务,形成后援单位包点、学校其他二级单位齐帮的帮扶模式。驻村第一书记根据“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脱贫摘帽成效巩固以及已脱贫人口返贫、非贫困人口致贫风险监控等,紧盯帮扶责任和帮扶任务,按要求每月定期全面排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并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近几年来,学校、工作队员后援单位及其他二级单位到定点扶贫村开展各种活动累计268次,投入经费(含物资折款)累计129.35万元,受益群众近万人次。
多措并举 形成优势特色帮扶
广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各单位在教育、医疗、消费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加强帮扶贫困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逐渐形成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教育与就业扶贫等特色。
——夯实基础,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念潭”因缺水而得名,村民们历来靠储存雨水来解决人畜生活饮水。念潭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小明看到村民饮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严重威胁到村民健康、影响了劳动力发展,决心将解决村民健康安全饮水作为驻村工作攻坚的首选目标, 2015年底开始,在没有任何资金预算及保障的前提下,他凭着一份初心执念,历时8个多月,累计打井6口、探井500多米后终于圆了念潭村民的饮水梦。学校驻村第一书记持续推进各定点扶贫村的村屯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学校、社会资助以及各级财政资金、政府职能部门资金等投入,持续推进各定点扶贫村的村屯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据统计,共投入4990.482万元(其中学校直接或帮助引进投入572.075万元),完成项目建设126个。
——一村一品 打造特色扶贫产业
在产业扶贫方面,学校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没有“一刀切”,而是遵照村民意愿发展多种产业,各定点帮扶贫困村通过入股分红、示范园与基地建设、投资光伏发电、合作发展产业等方式持续推进产业增收,近年来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316.72万元,其中学校直接或帮助引进投入242.45万元,共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2个,形成了“一村一品”多元化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良好态势。联伍村推进“一培三带”等多种方式,建立合作社与贫困户联结机制,提高产业覆盖面,带动贫困户增收,投入256.2万元建设肉鸽养殖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肉鸽养殖,园内现有存栏种鸽6600对,预计2020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30万元左右。念潭村实施“农户原生态订单养殖+产销对接”的脱贫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生态产业经济,发展立体种养,助力土地流转,提倡特色产业,建成了富凤鸡产业扶贫示范园,“西塔摩尔牛”“蚯蚓土鸡”“念潭豆腐”等品牌成为全村的新兴产业,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简洁方便的经济收益渠道。欧里村肉鸽养殖示范园和种桑养蚕基地,四联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园,良安村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等,带动当地贫困户通过种养实现稳定脱贫。
联伍村肉鸽养殖产业示范园
四联村驻村第一书记谢虎检查食用菌生长情况
——健康扶贫 让百姓走上安康之路
健康扶贫是学校优势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发挥自身医疗服务优势和中医药特色,以“畅通绿色通道,健康扶贫深植基层”理念,围绕“健康中国”开展了中医药特色健康扶贫,形成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医研医行”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帮扶平台和帮扶品牌,建立义诊、巡诊、健康安全宣教常态化机制为定点扶贫村乃至所在县乡的百姓打造一条安康路。
学校拨出专项帮扶经费6.2万元帮助联伍村改建卫生所,并于2020年9月17日在联伍村成立了健康扶贫基地。第一附属医院在联伍村推行轮值村医制度,让中医优质资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轮值村医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一附院共安排4批次22名医生到联伍村,共诊治病人近400人次。一附院还与都结乡卫生院结为技术协作医院,开展技术帮扶与协作,对卫生院的医疗骨干进行进修培训学习。一附院还积极推动中医诊疗下沉基层,共派出80多名医务人员到四联村、联伍村卫生所为村民诊治,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级门诊的贴心医疗服务。
瑞康医院卢银波副主任医师为零有东检查眼睛
附属瑞康医院积极推进医疗专家团、医疗巡诊小分队等特色帮扶平台和帮扶品牌建设,建立了义诊、巡诊、免费赠药、健康宣教等常态化机制,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患者坚持送医上门服务。新盏村帮扶对象零有东患眼疾30年,双目几乎失明。经瑞康医院2次手术治疗,零有东双眼重见光明,当他看到30年从未见过面的女儿时,他感慨地说“没想到可以清晰地看清儿孙们……”,并发自内心说“我再也不想当贫困户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瑞康医院,感谢第一书记……”。如今,零有东户已顺利脱贫摘帽。
附属国际壮医医院等也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健康扶贫,并将健康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几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大型健康义诊、医疗小分队巡诊等健康扶贫活动70次,累计捐款捐物19.79万元,受益群众7836人次。
——消费扶贫,村级产业有了绿色通道
学校高度重视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农民收增和农产品销售问题,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消费扶贫助力脱贫工作,指导定点扶贫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采取“订单农业”“农户+合作社”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为巩固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在欧里村桑蚕业发展遇到瓶颈问题时,学校领导带头订购该村的桑蚕产品——蚕丝被,掀起了购买蚕丝被的热情和消费扶贫新风尚,当年四批次购买欧里村蚕丝被111床,累计消费近18万元。全校师生员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参与消费扶贫,推进学校定点扶贫村的消费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自2014年开始实施消费扶贫,学校师生员工购买定点贫困村茶树菇2000多斤,果林土鸡(生态鸡)近5000多羽,玉米粉、三角麦(荞麦)粉1250多公斤,砂糖桔3400多斤,黄豆775斤,累计消费金额约86万多元,带动35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和稳固脱贫。工会在采购2020年春节慰问品等职工福利物品时累计采购贫困地区产品36万元多,占总金额的42.05%。截止7月底,今年消费扶贫金额累计137.55万元。
——发挥优势 拓宽就业扶贫门路
“就业扶贫、培训先行”,为了全力保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励贫困户、待业、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再就业,广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的优势,根据定点帮扶贫困村村民的培训需求,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加速推进对口帮扶的进程,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为宗旨,扎实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活动,使扶贫与扶智同步,输血与造血相相连。
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学校免费举办了第一期“老人照料”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共培训欧里村、念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名。培训期间,承担培训任务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合理安排学员们的学习生活,手把手把老年人护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员。通过技能培训,真正使学员掌握了一技之长,有效增强了自身发展后劲,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切实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自主择业能力和灵活就业能力,真正使授技于民的扶贫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目前,已实现培训再就业2人,运用所培训的护理技能,返村照料居家老人7人。第二期“养生推拿保健”专项能力培训班,也正在有序推进,将于今年11月开班。
对第一期“老人照料”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学员进行培训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