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唐庆祝:践行赤诚初心 把一切献给党
编者按:唐庆祝同志是我校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知恩感恩,几十年如一日情系桑梓、心怀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19年,在80岁高龄的时候,他将自己毕生积蓄——30万元全部无偿捐赠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一位老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他的爱心善举感动着家乡和贫困地区的人民,他的宽广胸怀激励了广大师生员工,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说不完、道不尽,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的好榜样。
唐庆祝:践行赤诚初心 把一切献给党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把我的一切献给党”。这是一位老党员——广西中医药大学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唐庆祝的信念与情怀。
他践行宗旨、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勤奋敬业,慷慨解囊,默默地为家乡修路搭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做了无数“暖心”事,却从未让学校知晓,直到2019年8月29日,博白县博白镇马塘村小学校长及村委主任一行带着感谢信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他的先进事迹才公之于众。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努力做与时俱进的追梦人,成就了有价值的人生。他吃苦耐劳、知恩感恩,是家乡的传奇人物——牛背上的大学生。他情系桑梓、心怀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唐庆祝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被广为传颂,他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一位老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他的爱心善举感动着家乡人民和贫困地区的人民,他的宽广胸怀激励了广大师生员工。他践行宗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知恩感恩的精神是引领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2019年9月29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师生文艺晚会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晚会上,尤剑鹏书记号召全校师生向唐庆祝学习
捐赠仪式
践行宗旨、淡泊名利,理想信念大于天
唐庆祝1939年11月出生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马塘村,1965年7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并留校任内科教师,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起从事党政工作,1981年起先后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教科科长、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党委书记,1991年任广西中医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1993年任广西中医学院纪委书记, 1997年兼任校工会主席,2000年退休。
今年4月,在他80岁高龄时,唐庆祝将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全部无偿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博白县博白镇马塘村小学),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们。原来,在3月初,耄耋之年的唐庆祝与爱人商量:“年岁不长了,趁现在头脑还清醒,把手头的积蓄全部献给国家。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工资都是国家给的,把一切回报党和国家也是应该的。”他整理了自己全部积蓄,约29万零1千元。 “那就多攒一个月,等下个月工资发了,攒够30万。”就这样,在老伴的支持,他完成了又一个捐资助学的心愿,并交代乡亲们一如既往地不要告知学校。
感谢信
2019年8月29日,一封鲜红、感情炽热的感谢信被送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正是这封感谢信揭开了一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宗旨、淡泊名利的尘封往事。
“我们是瞒着唐庆祝书记来的,我们早想来了,早该来了。” 博白县博白镇马塘村小学校长冯梅英说道,“感谢广西中医药大学培养出唐庆祝这样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当问及唐庆祝为什么“瞒着”学校时, “这不算什么,微不足道,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把钱都捐了,万一有急用怎么办?“我还有国家给的工资。”唐庆祝轻描淡写道。
唐庆祝隐瞒的不仅是自己的善举,还有老伴的病情。捐赠积蓄的时候,老伴正在住院接受癌症治疗。然而,他没有向老乡透露过丝毫。“把钱捐完了,奶奶的病怎么办”, 孙女问他。 “实在不行,把房子卖了”, 唐庆祝道。
“不忘初心齐发奋,与时俱进才安身。”唐庆祝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大于天。他怀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从一名教师到学校纪委书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始终做到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担当有为,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做与时俱进的追梦人。他关心医疗卫生改革,关注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和医德医风建设,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在《高等中医教育研究》《中国卫生政策》《中国农村卫生管理》等杂志上发表了医疗卫生改革、医德医风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多篇论文,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献计献策。同时,他参加了《神州风雷》《新时期医药学职业道德》的编写工作,也是《邓小平大辞典》的撰稿人之一。他“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编著了《健康咨询——常见内科病的诊治保健》以及创作了近百首诗词。他在诗作《退休》中写道“为国为民再奉献,有为有乐度晚年。”《夕阳红》中也有“不忘初心志,拼搏献余热”这样的诗句,正应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座右铭。
他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他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一起动员、带领学校广大干部职工捐资近40万元兴建广西中医学院天峨岜暮希望小学,并亲临素有广西“省尾”之称的天峨县,为希望小学奠基和出席落成典礼。1995年至1996年还担任自治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到天峨县开展扶贫工作,拉开了广西中医学院对天峨县十多年不间断的扶贫、支教的帷幕,岜暮希望小学和天峨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与天峨人民结下了深深的情缘。2007年龙滩水电站竣工发电后,唐庆祝为红水河龙滩电站写下了“不羁神龙听使唤,发电灌溉利千秋”的诗句,为天峨县的发展变化欢呼。
1994年,唐庆祝(左二)出席广西中医学院天峨岜暮希望小学教学楼落成典礼
艰苦朴素、无私奉献,把一切献给党
唐庆祝
尤剑鹏书记看望慰问唐庆祝同志
他清廉于物质,富足于精神,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穿老衣服、用旧东西、过简朴生活。一件印有“广西中医学院”字样的白色T恤,一穿就是18年,灰色的长裤更是快“30岁”了,衣柜里几乎都是穿了二三十年的旧衣服。一副老花镜金属边框磨得已经泛白,中间镜架的折断处,被他用透明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平时最常吃的,是咸菜白粥。“每次来唐书记家,桌上摆的总是一成不变——咸菜和白粥。”广西中医药大学离退处处长董才有介绍说。
“枝繁叶茂不忘土,落叶归根报母亲。”唐庆祝在自己的诗作《春笋》中这样写道,他从1965年留校任教,事业上逐渐“枝繁叶茂”,却从未忘本,一直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改善村民生活和出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路不通、桥不通,经济就不通。路通、桥通,经济才能通。”1994年,还未退休的唐庆祝回到家乡动员乡亲们“不等不靠,自食其力”。沟通村里和城里的主干道——塘村大桥就是这样由设想成为现实。
从唐庆祝的家乡马塘村到博白县城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经过村前的南流江。20多年前,江上还是简陋的木桥,一遇到大雨等恶劣天气,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就得绕行近两小时的山路,出行极为不便。在唐庆祝的动员下,全村家家户户按人头出资出力。唐庆祝不仅多掏了几倍人头费,还自费请了专业设计师设计桥梁。修桥期间,唐庆祝有空就会回塘村,关心施工进度,每次都会拿出当月工资的一部分用于桥梁建设。“我在外工作,出不了力,微薄的工资代表点心意。”
连接南流江两岸的塘村大桥
经过全村的努力,1998年主桥竣工、1999年12月塘村大桥正式通车。“全村人敲锣打鼓、放鞭炮,非常自豪!” 50多岁马塘村村民唐祥应回忆道,“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附近的村子都羡慕呢!”
如今,村里的道路基本都已硬化,实现了“汽车开到家门口”,博白镇副镇长林传生笑着说:“今年肯定能脱贫。”
而这或多或少都有唐庆祝的贡献,“他把路修到了我们的头脑中”唐祥应说,“每次村里修路、道路硬化,唐书记都积极捐款,甚至带村民去县里交通部门申请经费。已经记不清他老人家捐了多少钱了。”
对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唐庆祝总是慷慨解囊。对于群众的需求,唐庆祝也总是有求必应。
“村里年纪大一点的,他都帮助过。他也帮助过我,都很感谢他。”74岁的马塘村村民唐忠炳说道。“逢年过节,他给村里老人送米啊、面啊、肉啊,请老人吃饭。给村里人看病从不收钱,还经常自掏腰包帮抓药。”
70年代,村里有个家庭困难的老人,眼睛看不见了,村里县里都看了医生,治不好,最后找到唐庆祝。唐庆祝不仅带着老人跑学校附属医院,给老人治好了眼睛,医药费、食宿费、来回路费,唐庆祝全部承担了下来。“这事全村都知道。”唐忠炳回忆道。
“唐老书记就像蜡烛一样,把光和热献出来,献给家乡、献给社会,献给党和国家。”唐祥应感叹道。
吃苦耐劳、知恩感恩,家乡的传奇人物
马塘村
唐庆祝是解放后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的求学故事在马塘村流传甚广,村里的乡亲都管他叫“牛背上的大学生”。
唐庆祝在家里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由于家里极度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唐庆祝差点被卖给地主家。已经记事的他暗下决心要通过努力改变贫困面貌、改变命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个哥哥砍柴务农,勉强供他和四弟上学。求学的条件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两兄弟共穿三条裤子,经常是一个换了裤子,另一个没裤子换”,只比唐庆祝小几岁、74岁的村民唐忠炳回忆道,“后来,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了,唐庆祝就辍学了。”辍学后的唐庆祝帮家里干起了农活,砍柴、种田、放牛……可唐庆祝并没有放弃学习,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看书自学。每次上山放牛,唐庆祝就拿着课本,骑在牛背上忘我地学习,常常忘记了时间,总要等到天黑,看不清书上的字了才回家。后来,家中宽裕了,唐庆祝重新回到学校,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不仅成功地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成了塘村小学成立以来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期间由于表现突出,196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直到现在村里的乡亲,经常会把唐庆祝求学的故事拿来鼓励孩子,榜样力量无穷,“牛背”精神也成了村里学子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的助燃剂。
“我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牛背上的大学生’‘三条裤子’的故事,觉得非常励志,现在我已经三十多了,也给自己上4年级的女儿讲,她今年拿到唐庆祝教育基金一等奖。”马塘村村民唐克杰笑着说道。
唐祥应说:“小时候我爷爷、爸爸经常用唐庆祝艰苦求学的故事来教育自己要好好读书,我也给我的儿子讲过,等孙女再大一点,我也会给他将‘牛背上的大学生’的故事,希望孩子能像唐庆祝老书记一样有出息,回报家乡和社会。”
情系桑梓、心怀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马塘村小学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唐庆祝,深知教育才是阻断贫困的根本。所以,唐庆祝格外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他曾经对村里人说:“没有文化、没有人才,就没有出路。”
他不仅带头捐款修缮设施陈旧的塘村小学,现在还发动在外工作、有所成就的同乡为学校捐资助学。村里家庭贫困、考上大学的学子,唐庆祝都会主动捐款。
唐庆祝还资助过村里不少学习成绩优异、却无钱上大学的孩子。现苍梧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唐春霞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小学六年级那年,唐春霞的父亲过世了,4兄妹全靠务农的母亲一个人拉扯,身为长姐的她小学毕业就打算辍学养家。唐庆祝来到了她家中,主动提出资助她读书。唐春霞初中、高中、大学的学费、食宿费,唐庆祝承担了大半。唐庆祝还会时不时关心唐春霞的学习和生活, 唐春霞回忆说:“唐爷爷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努力读书,知识改变命运!’”
“没有唐爷爷,就没有今天的我,他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唐春霞哽咽着说,“我对他的感谢没有办法表达,我工作以后,拿着钱还给他老人家,他不收,让我好好生活,做人民的好医生。”
今年50多岁的唐忠升是唐春霞的亲叔叔,也是唐庆祝鼓励和培养出来的村医。“我没考上大学,唐书记就拿回很多中医的书籍给我读、辅导我,鼓励我自学参加成人高考。”唐忠升说,“我考上了中医学院夜校,读书期间,在他家免费吃、免费住。是他培养了我。”
“包括我和我侄女,村里还有好多唐书记资助、培养过的人,他们现在有的在市里、有的在县里,有的跟我一样又回来服务乡亲了。”唐忠升补充道。
唐庆祝给塘村小学捐赠30万元支票后,塘村村委和小学特地张罗了一个小型的捐赠仪式,全校师生、部分家长代表都见证了这份感动。仪式结束之后,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迟迟不肯回家,他们找到塘村小学教师李东晓说:“老师,我们可以和唐爷爷握个手么?”带头的六年级学生唐焕婷说:“我们真的很感动,我长大了是不是也能做些什么,像唐爷爷一样。”
“唐教授的这个捐助真的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激起一个榜样,像一粒种子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我看来的话应该是挺欣慰,这是一个希望的感觉。”李东晓道。
“一个八十岁的老教授、老党员,把毕生积蓄投入到家乡教育,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激励,也为家乡增加了一种不忘初心的人文,更像一粒希望的种子播撒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塘村小学教师周春莲感慨道。
马塘村小学学生:“感谢唐爷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唐庆祝这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努力做与时俱进的追梦人。他以一颗“初心”,默默地做了许多“暖心”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精彩画卷。他的爱心善举感动着家乡人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播撒下了春天的希望!
马塘村小学宣传唐庆祝事迹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