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人民网特别推荐】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仙葫院区:工人先锋“骨三科” 敬业协作写大爱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2019年5月1日 作者:彭远贺 日期:2019-05-01 点击数:
分享到:

新闻原标题:广西:工人先锋“骨三科” 敬业协作写大爱

“服务有起点,满意无止境。”这是一群人的工作座右铭。

这群人就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三科(以下简称骨三科)的23位医护人员。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他们平均年龄才32.1岁,但是经过努力奋斗,今年,他们这个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骨三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其实,在科研、教学或者手术量等很多方面,我们都比不过广西一些大医院的科室,更不用说全国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医院科室。”骨三科护士长徐德梅自揭其短。

那骨三科凭什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中医不能忘,坚持做出中医院特色”

“我们毕竟是中医院的骨科,中医不能忘,所以我们就坚持做出中医院特色。”骨三科主任段戡主任医师认为,骨三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坚持中医保守治疗,也就是尽量不进行外科手术,不进行放疗、化疗及有创伤性的操作;同时,科室创新治疗手段,为病人提供经济又有效的治疗方案。

“现在很多骨科为了省事,对于需要固定骨折处的病人,采用的材料要么是石膏,要么就是批量生产的、分大中小号的柳树夹板。”段戡说,石膏固定的缺点是透气性不好,不利于伤口愈合;量产的柳树夹板可供选择的型号太少,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病人。

到骨三科参观,很容易就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堆放的很多杉树皮。原来,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骨三科坚持为需要夹板固定的患者“量身定制”杉树皮夹板。

骨三科医生使用定制的杉树皮夹板为病人固定手臂

“定制杉树皮夹板的好处就是大小合适,透气性又好,而且还不用病人掏材料费。”段戡说,“尽管做一个定制的杉树皮夹板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我们中医治疗的特色,科室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怎么制作。”

此外,骨三科医护人员还积极开展院内制剂的探索、研发。

“通过挖掘中医药传统的药方、配方,骨三科配制的骨伤外用涂擦药酒,无论是院内病人,还是医院职工,评价都很好,甚至院外的很多人都慕名以求。”徐德梅介绍,骨三科研发药酒,得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药酒的传统。“中医药一附院本来就有一款很出名的药酒——‘十一方药酒’,而我科的药酒和‘十一方药酒’针对的是不同的病症。”

骨三科还将药酒涂擦和中医护理技术的改良结合起来。“以前,按照技术标准就是简单的涂擦。为了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我们会配合穴位按摩、经络推拿等手法进行涂擦。”徐德梅介绍,骨三科的护理技术改良也有课题立项,并且获得了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

“服务有起点,满意无止境”

2018年11月4日凌晨,骨三科迎来了“无名”先生。

“他是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受伤,从急诊送入骨三科的,精神很不好、面容痛苦、嗜睡。”徐德梅介绍,该病人无家属陪同,无法得知其相关身份信息,“无名”的称呼由此而来。“疑似流浪人员,智力不正常,无法正常交流,生活也不能自理;入院时左侧眉、胸前、背部都有大面积挫伤、流血,牙齿松动,舌头、口角流血等,最严重的是双髋臼骨折,这无疑增加了我们医护工作的难度。”

没有亲属陪伴,没有自理能力,静躺在病床上的“无名”,没有被嫌弃,反而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无名”的舌头裂伤做完缝合术后,舌头肿大,无法进食,骨三科的护士们为他向营养科订营养液,每日三餐给他喂食。“他能自主进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商量起自费给他订餐的事,大家都开玩笑的说,‘他是吃得最丰盛的’。”

“责任护士们也许比他年纪还小,但是这些90后的小护士个个都像大姐姐似的照顾他,每天给他喂食喂水、擦身换衣、处理大小便、抬臀翻身拍背,和他说说话,尽管他不一定听得懂……”徐德梅回忆起“无名”先生,各种情景历历在目。

骨三科医护人员与“无名”先生在一起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渐渐的,在骨三科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无名”好起来了。“每次扶着他时,他那不协调但又努力得颤抖的肢体都试着坚强地站起来,渴望的神情让我们为他的坚强而感动。”徐德梅说到动情处,眼睛湿润了。“每一个人生都应被尊重,每一条生命都不应被抛弃。”

为了给“无名”找到归属之处,骨三科通过警察寻亲,科室的保洁员陈叔还利用下班时间到街上询问附近居民为他寻找亲人,但是无果。最后,在骨三科住院37天后,经南宁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评估,“无名”转至南宁市福利医院继续治疗。

离别时,“无名”依依不舍地与骨三科医护人员道别。“虽然他智力可能比较低下,但是人的情感应该是相通的,何况我们相处了一个多月。”徐德梅希望他能适应新环境,早日康复,早日与亲人团聚。

和“无名”同一个病房的病人曾经问骨三科的护士:“他没有家属,也不会给你们支付医药护理费,你们怎么还为他做这么多?”“我们的护士们总是笑着说因为他是我们的病人呀,并搬出集体的座右铭‘服务有起点,满意无止境’。”

“无名”先生的37天,只是骨三科服务病人的一个缩影。“骨三科始终把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当做与提高医疗水平并重的工作来抓。”段戡介绍,科室严控辅助用药,尽量为病人制定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案;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每间病房都备有《住院服务指南》以及骨科的健康教育宜传资料,每天都会为病人及来访者提供时令养生茶”;多次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病人捐资捐物,减免医疗护理费用等。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医疗服务行业,科室就是一个服务窗口,所以我们全科室上下都特别讲究服务的细节。”徐德梅说,每当节日的时候,病人还在住院不能回家,肯定会感到很孤独、惆怅,这时骨三科值班的医生和护士都会一起去查房,一个个地向病人送上小礼物和节日的问候。“我们的工作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让病人感觉到我们都是用心的去服务他们的。”

“骨三科的医护团结协作,是无可挑剔的”

“骨三科的医护团结协作,我认为是无可挑剔的。”曾经在多个医院任职的骨三科副主任罗显德在骨三科是个“新人”。“我是2018年3月到这里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科室上下一心的氛围让我感触很多。”

在骨三科,浅绿色的病房区里,医生在为病人诊断,并交代护士如何治疗护理病人,有的还与护士一起护理病人;护士则事无巨细照料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

“我觉得我们科室能如此团结,是因为科室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医护人员对病人做到人性化,无微不至的服务,尽最大限度减免医疗费;医护人员之间也是人性化对待,互相理解,互帮互助。”罗显德说。

骨三科医护人员一起查房

在徐德梅看来,沟通顺畅也是骨三科能做到团结一致的法宝。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2019年1月,一名68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入住骨三科。“那个病人的家庭情况非常不好。离了婚的大儿子带着老头子来看病,把发烧的孙女带来了。老母亲不放心也一起来,而老母亲又带上了二儿子,因为二儿子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罗显德说起该病人令人怜悯的情况,眼睛红了。“一个人看病,把全家都带来了,但是因为没有钱住宿、吃饭,晚上其他人只能回家,而且这样的家庭情况也没法留谁在医院照顾老头子。”

由于该病人有脑梗塞病史,右侧肢体偏瘫,无法独立完成床上抬臀动作,夜班护士一个人无法独立给患者更换水垫预防压疮。护士长徐德梅将这个情况向医生反映,段戡马上说:“这种情况,晚上值班医生应该和护士共同巡视病人并协助换水垫。后半夜值班护士需要帮忙时,也把医生叫来一起帮助护理病人。”

骨三科的医生无半点推托。“晚上护士需要帮助的就叫我们,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该病人住院期间,晚上大便都是在医生和护士的团结协作下完成的。”罗显德说,正是得益于医护团结一心为病人,最后这个病人康复出院,期间没有因为护理不力发生并发症。“医护关系和谐团结,不仅能造就优秀的科室,更是病人的福音。”

“护士是与病人直接接触最多的,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了解最及时、清楚。我们的护士会将病人的情况及时跟医生反馈,这样医生的治疗方案就能得到优化,病人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也会得到提高。”徐德梅说。

反过来,骨三科的医生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提点”。“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我们会在科室的微信群里,特别交代护士在护理病人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以免护士不了解情况进行不当护理。”罗显德说。

此外,由于骨科医生手术多,比较忙,可能一天都在手术间,会有病人长时间见不到医生的情况。“病人会很焦急、烦躁,而且很容易产生激动情绪。这时我们护士会安抚病人,解释沟通,尽自己的能力为病人解决问题。”徐德梅说,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病人更信任医生,相对来说就没那么理解护士的工作,这时候护士就会跟医生沟通,让医生帮忙跟病人解释,让病人支持护士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沟通多了,可能会觉得比较繁琐,又累又辛苦,但是,为了病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徐德梅说。

骨三科医护人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在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之前,骨三科已先后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第二届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广西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广西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广西工人先锋号”“医院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收入囊中;在“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的背后,骨三科还有更多看不见的苦功夫——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打造,职业精神的弘扬,岗位能手的培养,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

“‘大医精诚’骨三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是鞭策,是新的起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我们会走得更远、更好。”段戡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