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让爱延续,光明长存——一名患者去世,捐献两只健康角膜,一只已获“新生”,一只等待配型

来源:一附院 作者:廖怡津/图、文 日期:2016-09-06 点击数:
分享到:

对贵港平南的陈先生来说,9月3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捐献的角膜,被移植到他的病眼,让他重获光明。而对南宁市民黄小姐来说,9月2日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她遵照母亲的遗愿,捐献出了母亲的眼角膜。

1997年,陈先生的左眼因石灰烧伤而受损,视力逐渐下降,后来近乎失明。在左眼失明的日子里,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且左眼被烧伤后眼珠被疤痕覆盖着,这让他的形象也受到影响,他一直处于自卑的情绪中,一心等待能有机会可以治好眼睛。从2013年开始,他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眼角膜,希望能通过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获光明。3年多漫长的等待中,一直都没碰上合适的眼角膜,他很焦虑,心里也不敢抱什么希望。9月2日下午,陈先生接到一附院眼科医生打来的电话。医生告诉他,有人愿意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他们核对资料后发现他符合条件,问他愿不愿意接受角膜移植。“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我等了很多年,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能够获得善良的施女士的捐献,我非常感激她,她很伟大!”陈先生说。当天下午陈先生就从平南赶到南宁,做术前准备。

3号上午,一附院副院长、眼科教授吴西西为陈先生做眼角膜移植手术,因陈先生的眼睛受损多年,眼球被疤痕覆盖,还有白斑,在移植前还得清除疤痕和白斑,过程颇费周折。历时3个多小时,眼角膜移植术终于完成。只要挺过排斥反应,病人就可以逐渐恢复视力,达到生活和工作自理的需求。

眼角膜的捐献者——现年47岁的施女士因肺癌在我院外七科离世。她女儿黄小姐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妈妈都有捐献器官的愿望。”从2015年得知患肺癌后,生活态度仍然乐观,在这一年多的治疗当中,多次向她表明这个意愿,“妈妈说,如果她去世了,就把身体所有有用的器官组织捐献出来,甚至遗体也可以捐献。”

今年5月,施女士病情急剧恶化,入住一附院外七科。在施女士的安排和催促下,7月,黄小姐在外七科莫安胜博士、冯志强主管医生的协助下,到相关部门办好器官捐献手续。

“妈妈这一年多来,几次在中医一附院住院,对这里的医生特别有好感,她希望能在这里完成她的愿望。”黄小姐说,“让妈妈的生命得到延续,是妈妈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

目前,施女士捐献的另一只眼角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受捐者,吴西西教授表示,虽然眼角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最佳的移植时间是摘除后的两天以内。有因角膜炎、角膜白斑等引起的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患者,如果有进行眼角膜移植的意愿,可以和一附院眼科联系,我们会筛选配型,看是否适合进行移植。

据了解,9月5日,受捐者陈先生的视力恢复到了0.4,吴西西副院长说:“往后, 患者的视力将恢复得越来越好。”这也是对捐献者生平愿望的慰藉,让爱延续,光明长存。

吴西西教授给病人做角膜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