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穿”着“药材”走秀,最有壮医药气息的“童装”登场!

来源:附属国际壮医医院 作者:供稿:医院宣传部 王煜霞、陈晋韬 日期:2025-10-09 点击数:
分享到:

当古老的壮医药文化与孩童的纯真笑脸相遇,当深邃的医学智慧化作T台上的华美衣裳,一场关于传承的“拓界”之旅,在校园里悄然绽放。9月29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牵手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壮医药文化”服装走秀,完成了一次与传统对话的生动实践。

T台之上,灯光为笔,描绘出一幅流动的壮医药画卷。孩子们不再是简单的学生,他们化身为行走的文化使者,在医院、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将壮瑶医药融入四时光景,把24节气穿在身上,将医学典籍中的药材与理论,绘制成一场可触、可感、可赏的视觉与心灵盛宴。

走秀开始,小模特们或执伞、或提篮,衣袂间的绿意与本草元素相映成趣:青蒿的清新缀在伞面,田七头顶绽放的小红花,艾叶的温软织成腰间襟带,此时一副“东风解冻,草木萌动,青蒿吐芽。执伞而立,其‘清热解暑、截疟凉血’之性散冬日余寒,唤醒气机升发” 的画面感直达眼前。

随着音乐流转,夏季篇章打开的画面里是小模特捧着映着金银花的葫芦壶走来,“清明艾蒲挂,祛湿护万家”“谷雨绞股蓝,清热润心甜” 的民谚在舞台上荡漾;再定眼一瞧,罗汉果、荷叶等元素也随即出现,演绎着芒种“清利祛湿”到大暑“解毒安康”的夏日养生智慧,而孩子手捧着的捣药罐里的薏苡仁、扇面上的鸡血藤,也顷刻让湿热时节的清凉意境扑面而来。

秋风的气息随第三组小模特的登场渐浓,他们将银杏叶落在衣衫上,决明子与桂枝拼成“立秋”二字盛在簸箕中,处暑的稻穗、白露的露珠、秋分的红柿,一一化作服饰上的创意元素,“燥者润之,寒者温之”的养生理念悄然传递。

冬季的节气是“冬雪雪冬小大寒,寒露玉竹麦冬、立冬桂圆杜仲,大雪扶芳藤、冬至黄精、大寒金樱子等药材,将冬日“温阳固本”的壮瑶医药智慧“穿”在身上。

这场秀的灵魂,不在于服装的精美,而在于创作与展示过程中,文化“活”起来的瞬间。在医院导师的讲述里,一草一木都成了有故事的生命;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线条与色彩编织成了文化的语言。孩子们亲手触摸药材,描绘纹样,自信地走在舞台中央。“我知道了春分有艾草,冬至有黄精,还自己缝了片艾叶!”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二年级11班的梁嘉妍,攥着衣角的小装饰笑出声,话里满是收获。

这场壮瑶医药文化拓界传播,打破了医学与美学的边界,消融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文化的根脉在下一代的心田中,扎得更深、更稳。国壮指导老师药学部主管药师罗倩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中医药其实并不是遥远,而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成长为中医药文化的“小小传承人”。

接下来,国壮将把秀场成果制成画册,让四季本草的美,在公开展示中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还要把这次“医—校—家”的协同,酿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样板”,让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多个维度。

c684ae2f-b001-49d7-b4df-de32c0ecf5f4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