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陪朋友跨省求医,找“广西那位治疗痛风很厉害的壮医专家”

日期:2023-06-08 点击数:
分享到:

1994年,踏上从医之路不久的李凤珍治好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痛风患者。随后的29年间,她见证了这名广东籍患者从“小何”到“老何”的人生变化,她也从住院医师成长为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成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的“领头羊”。

2023年,已经退休的老何驱车近600公里,从广东顺德来到广西南宁拜访李凤珍,既是带朋友求医,也是一场专程的感谢。

29年前跨省求医

1994年初夏,彼时的老何年仅30岁,却已深受痛风折磨长达7年。随着病情的逐年加重,他的痛风发作周期越来越密,手脚逐渐长满痛风结节,且局部出现化脓溃烂,只能常年穿着一双定制款的超大拖鞋。他不得不因此暂停了工作,四处求医,但疗效甚微。

“可能我的痛风就是治不好的吧!”数次求医未果后,老何非常气馁,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到女儿尚且年幼,而自己因病无法赚钱养家时,他的内心又充满了愧疚与焦虑。此时,一位曾到广西进修的朋友向他推荐了广西民族医药,“去试试吧,疗效很好!”

尽管交通不便、行动困难,他还是抱着“最后一搏”的希望来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前身)。入院后,于2020年已故的广西名老中医陈永红教授及其学生李凤珍分别为他的主治医生、管床医生,通过运用壮药及壮医药熨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熏蒸疗法等特色技法为其辨证治疗。令他惊奇的是,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治疗有着显著疗效,他的尿酸值逐渐下降,痛风结节也慢慢变小、消失。经过一年的治疗,他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且未再复发。

29年间医患情深

出院后,老何和李凤珍一直保持着联系,并成为了好朋友。“当时我一个人来南宁住院,人生地不熟,李主任作为我的管床医生,无微不至地关照我、鼓励我,我很感激!”老何说。

尽管已时隔29年,李凤珍对当时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当时应该是五六月份,老何来的那天下着大雨,他穿着大拖鞋淌水而来,看着很可怜。”“当年他女儿才4岁,他每天都拿着女儿照片看。”“出院后,老何很快又生了个儿子,现在儿子都工作了吧!”“前些年他的女儿结婚还请我喝喜酒呢!”……

老何频频点头,你一句我一句地串联起29年间的医患故事。他说,壮医药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帮助了他身边的很多人。“我不少同事、朋友也患有痛风,他们听说我来广西治好了病,纷纷‘求介绍’。”这些年里,十几名广东患者通过老何跨省找到李凤珍治好了痛风,也成为了壮医药的“铁杆粉丝”。

29年后的再见

今年4月,又一个被痛风困扰的朋友罗先生找到老何,请他帮忙联络、介绍“广西那位治疗痛风很厉害的壮医专家”。老何一听,心想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见过李凤珍,不如趁这次机会来趟南宁,既陪朋友看病,又能专程与“老友”叙叙旧。

4月初,罗先生已经办好手续住进了国壮风湿病科病房。一早,李凤珍带领科室的年轻医师们前来查房,一边仔细查体、询问病情,一边讲述自身与老何等广东患者们的故事。

交流过程中,罗先生有时习惯性地说起广东话,李凤珍则笑着给大家当“翻译”。原来,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壮族人,但为了更好地为远道而来的广东患者们看病,李凤珍年轻时还专门学过广东话。“年轻医生的成长都有个过程,关键是要用心、真正地为患者着想。”李凤珍对年轻医师们说,当年老何住院时,虽资质尚浅,但她会根据老何的病情,主动提出治疗及用药建议,努力获得老师及患者的信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

“以患者为中心”是李凤珍多年来不变的初心。罗先生说,以前在别的医院看病,医生都是到点准时下班,但前一天他到门诊找李凤珍看病,却发现中午1点她还在出诊,“她当天下午也出门诊,我们都不知道她中午几点才吃饭,有没有休息。”而这早已成为李凤珍的出诊常态,“不忍心不给患者加号,而且如果患者没看完,心里又过意不去,不想患者跑来跑去。”几十年从业路,凡是对患者好的事情,凡是能够推动壮医药传承和发展的事情,她都是义不容辞的。

图片

老何(左六)及其朋友(左五)与李凤珍(左七)等医务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