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院外七科完成首例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手术
说到胸腹部的手术,多数人会下意识地联想到如蜈蚣般的手术疤痕。即使是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胸腔镜手术,也要在身上打上三个孔才可以完成。日前,广西首例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手术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中医)外七科顺利完成,术后仅留下一个2厘米的创口。
胸痛一年,单孔3D揪出“祸首”
患者是今年37岁的蓝先生,1年前出现右侧胸部闷痛,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但今年11月份胸部闷痛较前明显,他这才到广中医就诊,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
完善相关检查后,外七科医生建议做手术治疗。一听要手术,蓝先生就想到开刀的大伤口,对疼痛的恐惧令他惶恐不安。外七科主任罗玉忠教授告诉蓝先生,这个手术可以用胸腔镜做,而且是3D的,手术切口很小,很安全,痛感也小。蓝先生这才安下心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3D胸腔镜手术。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中同时做了肺楔形切除术、胸腔积液清除术和胸膜固定术,仅用了一个小时左右,术后只留下了一个2cm左右的切口,VAS术后疼痛评分第一天仅为2。
一个小孔,整个胸腔洞若观火
据主刀的罗玉忠教授介绍,像这样在剑突下单孔3D胸腔镜行肺楔形切除术,目前在广西尚属首例。过去的腔镜是2D,只能平面成像,无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觉,手术当中,医生需要不断修正平面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引进3D胸腔镜技术后,医院的胸腔临床诊疗水平再次迈上新的台阶。从医生来说,手术视野更广、组织层次更分明,操作起来也更方便、更精确,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从患者角度来说,疼痛更少、伤口更小更美观了。
“可别小看这个小孔,有了它,对患者胸腔情况我们就可以洞若观火。”罗玉忠教授说,3D胸腔镜进行胸腔手术自近几年开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青睐。过去的腔镜手术需要在患者身上打2—4个切口,由于切口经过肋间,难免损伤肋间肌肉及神经,术后患者特别痛苦。在剑突下开孔,避开了对肋间神经和胸部肌肉的损伤,极大地减轻了术后胸部切口的慢性疼痛,同时也可以兼顾两侧胸腔,特别适合两侧胸腔均有病变的患者,如自发性气胸等。另外,手术的切口位置也较低,比较隐蔽,特别适合对美观程度要求高的年轻女性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单孔3D胸腔镜这门“绝活”虽然有着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医生不仅要非常熟悉胸部及肺的解剖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腔镜操作水平。
专家提醒:身体出现症状,尽早查明病因
罗玉忠教授说,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环境恶化以及吸烟、被动吸烟的人群增多等原因,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上曾有几个患者,年龄不足40岁,对于肺部肿瘤早期,完全可通过单孔胸腔镜进行手术根治。但通过胸腔镜探查发现,癌肿已侵犯胸膜并胸腔内广泛转移,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
他提醒,肺部恶性肿瘤的早期多无典型症状,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慢性胸部隐痛,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要提高警惕,早诊早治。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