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坚守(八)|行走于刀尖、冲锋在一线,他们是一附院默默奉献的医技“侦察兵”!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短期内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者激增,医院正承受着感染高峰期的冲击和考验。
有这样一群人,同样坚守在疫情的最前沿,通过新冠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给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详细准确的客观数据。他们是给病毒侵虐的肺部照相的“摄影师”,是身穿防护服埋头于实验室里与病毒面对面的“太空人”,是行走在刀尖的侦察兵!
放射科:当好防疫前线“哨兵”,全力以赴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放射科,作为防疫前线的“哨兵”、临床一线医生的眼睛,一直以来都承担着疫情防控和常规影像检查双重任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放射科CT日检查患者量激增,由平时的四百多人次增加到七百多人次,夜班急诊量也经常超过一百人次,日均总检查人次超过一千多人次。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在检查室还是在阅片室,总是可以看到放射科人头攒动:有正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有忙忙碌碌的放射科医护人员……
放射科里,许多患者在排队等待
面对严峻的形势,放射科毫不犹豫扛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旗,成为披坚执锐的战士。
在科主任陆玉敏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措施,开辟发热门诊通道,设立“运送-检查-返回”闭环流程及路径、分时分类预约,错峰检查,避免人员聚集;醒目引导标识和一米线,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对发热门诊专用机房增加消毒频次,对普通机房按规定消杀;报告优先等级,急诊、发热门诊病人快速报告,减少确诊、疑似患者等候时间。
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所有影像学检查项目坚持全面开放至今,全力以赴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
放射科工作人员坚守一线
面对检查人数的激增,繁重的工作压力,再坚强的医护人员也不是铜墙铁壁,放射科一个又一个工作人员因感染新冠病毒病倒了,但为了牢牢坚守医院第一道关卡,克服人员短缺、工作任务大的困难,有的工作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岗位,有的一退烧就立马回到岗位。面对病毒,没有谁能说无所畏惧,他们只是用行动诠释“担当重若山”的责任与大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身披“白衣战甲”,就要肩担大任,披坚执锐、攻坚克难,放射科全体成员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寒冬终会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会到来!
检验科:灯火常明的实验室里,“隐形超人”为生命站岗
紫外灯交替亮灭,传递窗无数次开合,加样器起起落落,都在默默见证检验人这一年日日夜夜的忙碌。
2022年1-12月,检验科共计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0万余人次。其中包括全院住院患者和陪护、发热患者、急诊患者、职工以及全区多个市县外送的标本检测;来宾市11.29-12.3外采样本约1.65万管,每天下午送达,实验室连续5天通宵完成检测和上报;同时,检验科共计派出13人次参加新疆、广西百色市、北海市、东兴市和钦州市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派出1人次参加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内外联动,双管齐下,检验科全力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自11月11日国家公布“二十条优化防疫措施”,再到12月7日“新十条”发布至今,检验科遭遇到疫情调整转段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新冠肺炎感染人群大面积扩增、患者们急切催促核酸检测结果。
检验科全科人员坚守岗位
检验科PCR实验室黄燕、冯金鹏、周晓萍、盘敏、罗崇瑞、林洪升、徐兆海、丰勤,兰春美等人,即使自己正在承受新冠感染的煎熬,他们也坚守在岗位上,24小时轮岗。全科所有人员放弃休息协助核酸检测,大家就像组成怀表机芯里的各个零件,相互配合,共同运转。即便这样,一趟趟数以万计的标本还是让他们无法离开实验室。
核酸检测工作经验丰富的黄燕,曾驻扎科室连续工作一周以上,没有余力顾及家中9岁的孩子,黄燕的丈夫也是一附院的医技科室员工,两夫妻坚守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孩子只能独自在家吃饭、写作业、睡觉。偶尔从家里摄像头看到懂事的孩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黄燕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她一个人在家肯定很害怕,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孩子,但我相信以后她一定能理解的,因为我们是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
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检验人默默工作着,就像是一个个“隐形超人”。正是有每一个像黄燕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隐形超人”在负重前行,为生命站岗,最终才换来了千万家庭的岁月静好。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