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介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
胃出血是最常见的胃病之一,可导致腹疼、呕血、便血等症,通常以内镜止血辅以药物治疗,可收到理想疗效。
然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个例外。它常因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产生,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组织胶或者套扎术虽能止血,却无法解决门静脉高压,因此治疗后仍存在较高出血风险,且一旦出血,6周内致死率高达20%。
在此,为通过具体病例为大家展示一套收效良好的治疗方案:内镜+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医案一
2019年11月,卓先生因“腹痛、便血”被脾胃肝病科二区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已有出血。确诊后,脾胃肝病科二区团队先行内镜为卓先生止血,并以药物护胃、降压。2天后卓先生康复出院。
谁知接下来2个月,卓先生食管胃底静脉3次出血,不得不接受了3次内镜治疗。第4次止血后,卓先生决定采纳医生建议,接受介入治疗下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治疗中,脾胃肝病科二区团队为其门静脉建立了直达腔静脉的通道,分流部分血液至腔静脉,为门静脉降压。
此后,卓先生食管胃底静脉未再出血,腹痛、便血等症消失。胃镜检查显示,他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明显,出血风险极低。
医案二
无独有偶,51岁的肝硬化患者黄女士也患上了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她的遭遇与卓先生不能说是“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2019年9月,黄女士因“呕血、便血”在外院被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出血,且食管胃底静脉扩张程度严重,经内镜止血治疗后,仍多次因同样疾病返院接受相同治疗。
2020年10月,她在医生的建议和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国壮脾胃肝病科二区接受介入治疗。脾胃肝病科二区团队为她开通了分流通道,同时对其胃左静脉及其分支一一进行了栓塞。
从这以后,黄女士食管胃底静脉未再发生出血,呕血、便血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其食管胃底静脉已消失。
医案三
相比上面两位患者,56岁的韦大叔的治疗过程要顺利得多。
韦大叔也是一名肝硬化患者,他于2020年10月因“腹胀乏力、便血”就诊国壮脾胃肝病科二区,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合并门静脉血栓。
接受了内镜止血治疗后的第3天,韦大叔采纳脾胃肝病科二区医生建议,第一时间接受了TIPS治疗——在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建立了直达通道分流降压,并在接入后辅以归脾汤、柔肝化纤方等中药汤剂通调谷道,滋补肝肾,软肝散结。
经过此次治疗,韦大叔腹胀、便血等症状解除。2022年7月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出血风险低。
脾胃肝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吴长亮介绍,介入治疗可以将门静脉的血分流至肝静脉,并将侧枝循环出血血管完全栓塞,大幅度降低门静脉压力,配合内镜治疗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的治疗方案虽然疗效确切,但造成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等症的根源仍在于肝硬化,建议患者在控制胃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的同时,采用中西结合疗法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规范的治疗,对于有条件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早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治疗。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