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不进奶、吃不下饭,全因这个先天疾病......
食管闭锁,2年后第三次治疗
陆女士是一名2岁孩子的妈妈,她的儿子小羽在出生时,因喝不下母乳被诊断出了先天性食管闭锁,即食管隔断,未形成通道,食物、饮料无法进入消化系统。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几种情况
确诊后,小羽先后接受了开胸手术和内镜治疗,重建、扩张了食管,此后两年间一直能够正常饮食。然而近日,陆女士在晚餐时发现小羽忽然怎么也吃不下饭,只能勉强吞咽流食,便带着他前往家附近的医院就诊。一番检查后,医生确诊小羽的食管再次发生病变,只是这一回不是“闭锁”,而是“狭窄”。
患上食管狭窄后,小羽的食管吻合口直径仅为6mm,大部分食物和饮料无法通过
小羽的食管已接受过2次治疗,怎会又发生病变?抱着疑问,陆女士带上小羽来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找到了当初为小羽实施内镜治疗的脾胃肝病科主任唐国都。
唐国都正在为小羽听诊
“患儿身体完全发育前,一般需要接受3、4次内镜治疗。”唐国都表示,手术虽能为食管闭锁患儿重建食管,但新生儿食管在发育中时刻变化,手术后食管吻合口狭窄是常见并发症,易出现吞咽困难、胸骨疼痛等问题,甚至引发厌食症,影响生长。2年前由他带队实施的内镜治疗便是为了解除小羽的首次食管狭窄所做,这一次他将以同样的方式为他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后,小羽住进了脾胃肝病科。
30分钟微创手术,患儿食管恢复正常
唐国都要为小羽做的内镜治疗为球囊食管扩张术,主要做法是在内镜下置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将扩张球囊放入食管狭窄处,慢慢把食管撑开至正常大小,治疗微创、无血。
完善治疗前检查后,小羽于住院第2天接受了唐国都团队的内镜治疗.......30分钟后,治疗顺利完成,经查,小羽的食管吻合口已恢复至正常大小。当晚,小羽已能够正常吃下流食。
住院第8天,脾胃肝病科医护人员在确定小羽未出现食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后,同意了陆女士的出院申请。
出院前,唐国都叮嘱陆女士回家后要注意小羽的饮食状况,避免进食过于坚硬、大块的食物,减少食物对吻合口的机械刺激,从而降低再次狭窄的风险。
出院回家咯
目前,小羽食管恢复良好,未再出现狭窄状况,可正常饮食。
3.务必注意孩子饮食状况
食管闭锁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畸形,形成原因为胚胎发育的第3~6周之间出现异常,症状为患儿吮吸奶汁立即呕吐或出现严重呛咳、发绀或窒息。此病尚无预防方法,但可通过手术重新建立食管通道治疗。
食管狭窄形成的主要原因与食管闭锁相同,且它同时还是食管重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症状为吞咽困难、吞咽时有疼痛感、体重减轻以及进餐后食物反流等,文中小羽接受的球囊食管扩张术为较适宜的治疗方式。
“务必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唐国都建议,若宝妈、宝爸发现宝宝出现吞咽困难、吐奶等症状,应尽快就诊,一旦确诊宝宝患有食管闭锁、狭窄,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疾病影响宝宝成长发育。
内镜操作中的唐国都团队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