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嘘!韩医生睡着了!”

来源: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作者:宣传科 日期:2021-11-15 点击数:
分享到:

“第一台手术完成,转运到复苏室,注意,醒了要哭!”

12日上午9时30分,国壮“母亲微笑行动”手术室2号手术台,主刀医生吴颖之抬起头,一边小幅度活动着肩颈,一边提高声音叮嘱手术室护士。

1小时前,第一批7名患儿被抱上手术台。麻醉、开刀、缝合,虽是首次搭台,不太熟悉的“微笑一家人”动作井然、配合默契。也许是“红马甲”的安抚暖心,也许是医护人员的柔声细语似春风,也许是知道今日之后将开启新的人生,孩子们乖得让人心疼。


第一位“幸运儿”被送到妈妈怀中


10时左右,第一个“幸运儿”被双眼噙泪的妈妈紧紧抱在怀里。回病房的路上,志愿者一路陪伴,有的高高举起输液瓶,有的变着花样逗患儿开心。复苏后的患儿放声大哭,是对此前磨难的宣泄,是对今后“新生”的奋力告白。对!孩子,希望这是你此生哭声最大的一次,从此以后顺遂、安康!


岳桂华到复苏室探望患儿


手术顺利吗?孩子们还好吗?一次能做好吗?孩子们的情况牵动人心。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岳桂华匆匆赶往现场。在复苏室,他俯身询问刚刚复苏的患儿:“感觉怎么样?还好吗?”“家是哪里的?今年几岁了?”他轻柔地拍着孩子的身体,牵起孩子的手耳语,嘱咐他们好好休息,祝福他们康复顺利。


候台之时,韩凯已然熟睡,对周边动静并未有所反应


在手术室,岳桂华向所有的医护人员道谢,叮嘱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注意身体。听说“母亲微笑行动”发起人韩凯在休息室准备接台,他特意赶去探望。彼时,韩凯躺在休息室的按摩椅上,对周边动静并未有所反应。“嘘!韩医生睡着了!”岳桂华拦下了随行人员的脚步,放轻脚步缓缓退出休息室……


孩子,还疼吗?恢复得怎么样?


从手术室出来后,岳桂华径直来到小儿外病房。病房内并无想象中的哭声一片,大多数患儿或在襁褓或在父母的臂弯中,熟睡或发呆。这正是“醒了要哭”科学复苏之后的祥和。“孩子,还疼吗”“恢复的怎么样?”“对咱们的服务还满意吗?”岳桂华一一探望患儿,俯身摸摸患儿的脸蛋、牵牵他们的小手,为患儿、为家属加油打气。“谢谢!谢谢!”所到之处,或哽咽或欣喜,必有这质朴却重千金的二字。因贫无法治病、因病妻离家破……若在场,你能感受得到,他们致谢的真心。


最后一位患儿被推出手术室


晚上8时30分,最后一位患儿被推出手术室,紧张忙碌的首日宣告顺利结束。如果说术前医务部、护理部、健康管理中心、门诊办、检验科“挑大梁”,那么从12日到14日,则是“母亲微笑行动”医护志愿团队、手术麻醉科、小儿外科、老年病科医护人员“日行万步、夜难成眠”的高压日。比如麻醉科,早早就对科内的麻醉机、吸引器、供氧及控救设备、麻醉药品等进行了全面检查,按照志愿者要求调配了多种手术器械,还向消毒供应中心申请调配了一名消供人员,在手术室专区及时对手术器械实施消毒。应志愿者团队要求,特别调配了5名麻醉医生,3名麻醉护士,10名手术室护士,全面、深入地参与到了术前准备环节。“累是肯定的,高兴也是真的。专家们对麻醉工作整体比较满意,这说明科室具备大规模承接此类手术的能力!”科室主任王喜军说。


王喜军通过仪器观察患儿麻醉情况


“消供中心全天进行微笑行动器械回收清洗,手术已结束的器械清洗打包完毕,待进炉灭菌”“明天41台手术,唇裂22人,腭裂17人,面横裂2人。”“18楼老年病科“微笑病房”27名患儿,下午5点已进行皮试26名患儿,皮试结果阴性。”夜已深,“母亲微笑行动工作协调群”“嘀”声不断,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并不企望鲜花和掌声,惟愿103名患儿手术安全、康复顺利、平安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