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高龄外科手术,赞!
在外科手术领域,高龄患者一直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代名词,相比中青年,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病多、手术耐受程度差,手术风险增加,术后恢复一般也不如中青年患者理想。
面对疾病的到来,高龄患者的手术做不做?该如何做?这不仅是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难题,也困扰着许多高龄患者的家属。
迎难而上 面对高龄外科手术 这支团队要“试一试”
88岁的李奶奶(化名),因大便性状改变2月余,于8月30日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住院治疗。行腹部CT及电子结肠镜后考虑直肠乙状结肠癌,肿物活检提示直肠腺癌。根据患者情况,脾胃肝病科邀请胃结直肠外科会诊后,于9月2日转入胃结直肠外科住院治疗。
“患者高龄,而且有低蛋白血症、肺气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基础病,但是从疾病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在详细了解李奶奶的病史后,胃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成发表示。
针对李奶奶的具体情况,胃结直肠外科组织科内讨论,采取创伤小、恢复快的腔镜手术方式,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与麻醉科沟通,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同时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
“我母亲平时看见路边有人打疫苗都会绕道走,最怕的就是医生的手术刀。”李奶奶的儿子杨先生(化名)表示,年近9旬的母亲要做手术,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医生的敬业和耐心沟通让他和家人逐渐安心,也接受了手术意见。
强化术前保障 降低老年外科手术风险
9月7日,经过数天的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确定患者心、脑、肺、肝、肾等功能无异常且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由李成发主刀为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这是我从业16年以来,做的年纪最大的直肠癌手术患者。”李成发表示,腔镜手术要建立人工气腹,需要向腹腔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将腹腔撑起,以便于手术操作,但由于患者高龄,建立人工气腹对其心脑肺等功能影响较大,术中需要特别注意。
“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术前几天我们就采用了中药和一些民族医技法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李成发说。术前中药口服,参芪扶正液静滴,雷火灸及壮药敷贴外治调节脏腑功能,这一系列术前保障手段,再加上手术团队全程精细的操作,手术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中药口服及民族医外治疗法继续加入治疗,李奶奶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第一天她已经能够在床上坐起,术后第三天开始进流质饮食,第四天可下床活动。
“给自己先定个小目标,就是活到100岁!”9月20日,李奶奶康复出院时开心的说到。
强化围手术期的老年外科 让百岁老年不再是梦
“微创理念在老年外科的成功运用,是我们国壮的腹腔镜技术高水平的体现。” 胃结直肠外科主任黄源表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围绕老年人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强化围手术期的老年外科,是科室未来的前进方向。
三年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胃结直肠外科从开科时的一片空白,到如今形成精细化的科室管理,科室年轻骨干的崛起,胃癌、肠癌等学科优势病种的逐步凸显,以较先进的胃肠肿瘤腹腔镜微创技术和加速康复理念,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延续生命,让患者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黄源表示,强化围手术期的老年外科管理,以中医治未病为理念,加强壮瑶医在临床中的研究及应用是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李成发(左一)主刀为患者施术
黄源带领科室骨干进行业务学习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