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喜讯】一附院驻村第一书记兰庆同、谢虎荣获南宁市委组织部表彰

来源:一附院 作者:林楚桦/文、兰庆同/图 日期:2020-12-23 点击数:
分享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附院驻村第一书记兰庆同、谢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学校党委和一附院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所在定点扶贫村隆安县南圩镇联伍村、四联村已在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第一时间返村,宣讲政策抓提升,走村入户做排查,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激励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勇担当善作为,进一步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正能量,一附院驻隆安县南圩镇联伍村第一书记兰庆同获南宁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隆安县南圩镇四联村第一书记谢虎获评优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表彰文件

兰庆同  在扶贫的道路上决不落下一人

2018年3月,受组织选派,兰庆同来到隆安县南圩镇联伍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真抓实干,不辱使命,努力做好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引路人,在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党建引领脱贫路 夯实基础共赴小康

作为“第一书记”,他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的有机结合作为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重要保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驻村后率先打造贫困村党建品牌,在全村6个屯设立党群联系点和党员教育点,定期开展“第一书记接待日”活动,并依托后盾单位资源优势,开展党建带群团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夯实了基础。2019年,联伍村党总支部被自治区委组织部评为“三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2020年4月,兰庆同被共青团广西区委评为“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脱贫攻坚专项)”。

兰庆同(左一)与一附院“轮值村医”、联伍村村医在村卫生室前合影

健康扶贫深植基层  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联伍村坐落在大石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上经济拮据,很多村民小病捱成大病、甚至是重病。兰庆同到任后,立即入户遍访农户,普查全村群众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当地村民的健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2020年,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在广西区内率先开展“轮值村医”健康扶贫专项活动,开创了自治区级三甲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到村坐诊带教的全新健康帮扶模式。活动自2020年9月启动以来,已经轮值了十二批次近58名专家,接诊患者1000余人次,通过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入户送医、给村医送学等形式,切实让三甲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持续向基层下沉,解决了大石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兰庆同(中)到田间与贫困群众交谈

“输血”“造血”同推进  村集体经济持续繁荣

建设好大石山区的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选好选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兰庆同在反复的考察、调研基础上,争取到了多方资金支持,自主建设、经营村集体经济项目—联伍村肉鸽养殖产业示范园,以肉鸽养殖产业示范园为重点项目,配合后盾单位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9年产业园总产值达95万元,利润32万元。2020年1月至9月,经营收入47.8万元。从2021年起,产业园年总产值可达160万元以上,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5万元,填补了联伍村村集体经济的空白。通过逐步提高产业覆盖面,不断带动贫困户增收,打造了具有联伍村特色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联伍村集体经济肉鸽养殖产业示范园,(右一)为一附院驻联伍村第一书记兰庆同

谢虎  扶贫又扶智,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谢虎于2018年3月到隆安县南圩镇四联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想,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地为村里做些事,让村里的面貌有所改变。

引水泽民,盖瓦遮阴

四联村地处卡斯特地貌的大石山区,六个自然屯里,只有旧旺屯是挨着更望湖,其余五个屯的饮水都只能各显神通。因此在每个屯里都建有大大小小的水柜,在干旱的季节只能是通过水柜收集的雨水来供人畜饮用。在谢虎的多方努力与后援单位的支持下,申请到了由一附院出资建设人饮工程,让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该井于2019年11月4日成功出水,为该屯近500位村民解决饮用水问题,结束了村民们长期饮用雨水储水的历史。

在谢虎刚到村驻任时,有的村户家里屋顶漏水,房间的天花板下用彩条布遮挡,屋内物品凌乱不堪,户外牛棚摇摇欲坠,谢虎记在了心里。通过动员爱心企业提供帮扶资金给该贫困修缮了房屋、牛棚家庭住,让户主更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在2018-2020年期间,四联村通过多方面筹资,一共为27户特殊困难户修缮房屋、修缮门窗、购买生活物资,为困难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四联村人饮工程

把脉治病,治贫有方

因地处大石山区,四联村的村民患有肝病、高血压、胃肠病等疾病的患者较多,而且村里以老幼村民为主,下山看一次病并不容易。谢虎充分发挥后援单位优势,联合一附院党支部、科室专家到村义诊,为患者诊疗及答疑解惑,还组织专家给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义诊。对于病情复杂的村民,谢虎还带着他们到南宁的后援单位医院找专家、办住院、做治疗,也让村民摆脱了因病返贫的风险。

谢虎(右一)带村民上南宁到医院看病

控辍保学,点亮希望

四联村地处穷乡僻壤,曾经交通不便,村里的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不多,也不了解文化的重要性,辍学的不少。因此让孩子们完成教育,走出大山也是谢虎的希望。村中有一个长期在外跟随父母打工但是又辍学的孩子,就让谢虎完成了一次600多公里的控辍保学之行。之前谢虎曾多次联系孩子父亲,希望能把孩子送回县里继续读书。起初,孩子父亲不同意孩子读书的想法很坚定,但是在谢虎及村干部的多方耐心、诚心的沟通下,同意了让谢虎当面和孩子沟通。于是,8个小时,600多公里,顾不上疲惫,谢虎到了广东肇庆后立即与孩子坐下耐心沟通,跟孩子说清楚读书的重要性。孩子从一言不发到同意跟着谢虎回县里读书,墙上的时钟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但是谢虎说,只要能帮助孩子回到校园,重拾希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驻村之后,由于工作繁忙,兰庆同和谢虎很少回家,那是因为他们把联伍村、四联村当成了家,把当地的村民当成了家人,把为村民谋幸福当成了最重要的事。如今的联伍村与四联村,路宽了、灯亮了、水清了,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兰庆同与谢虎也喜在脸上、乐在心里,他们说,希望当地的生活能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能越过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