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论坛系列讲座成功开展
2017年5月17日和24日,继庆祝我校“恢复办学六十周年”之后,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论坛组委会特邀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黄贵华主讲,分别在第一附属医院裙楼学术会议厅和医技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的系列讲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钟远鸣出席并为大会致辞,到场嘉宾还有一附院教学部主任黄彬、教学部副主任区锏,同时近200余名研究生、实习生也参与了该论坛活动。
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黄贵华作专题讲座
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钟远鸣为会议致辞
黄贵华围绕主题,简明扼要地讲述临床常用的六经、卫气营血、脏腑及八纲等辨证方法,总结了《伤寒论》全书的基本构架特点,承上启下的引出《伤寒论》--“六经”、“六经病”、“六经传变”、“六经治法”、“六经主药”和“六经用药量”的主要学术观点。黄教授指出:《伤寒论》当中的“六经”不完全是经络学上的概念,历代医家对“六经”有着不同理解,主要包括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等等;同时指出《伤寒论》中“六经病”反映的是六个病理层次的证候群,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并以“太阳当发;阳明当攻;少阳当和;三阴当温”16个字简明概括“六经四法”体系(正治法)。最后,黄教授结合自己独特创新的思想阐述了《伤寒论》各经主要药物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论坛现场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围绕在黄教授身旁,聆听、探讨更多的“六经”见解。本次创新论坛系列讲座能够让同学们了解《伤寒论》基本学术框架,掌握六经辨证论治和经方临床运用,加强了学子们的中医药文化功底。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