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眼明正似琉璃瓶 妙手仁心解病忧——记中国“首届最美女医师”获得者吴西西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6年07月15日 作者:罗异丰 日期:2016-07-18 点击数:
分享到:

编者按:

6月19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吴西西从全国数千名候选女医师当中脱颖而出,喜获首届 “中国最美女医师”称号。她让众多的儿童恢复了视力,给千万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被家长们誉为“光明使者”;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技术传授给学员,推动了广西眼科技术的发展;她仁心慧质,从医30多年无一起医疗纠纷和投诉。是什么成就了吴西西这样的荣誉,在荣誉的背后又是什么在支持和鼓励着她?本期“会客厅”栏目为您一一解读。

吴西西的人生差一点与工程建设结缘。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建筑设计工程师,跟着铁道部建设队走南闯北,铁路铺设到哪里,他带领的建设队就跟到哪里;母亲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论资历,可以算是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幼儿师范的先行者;她的爷爷开过私塾,逢年过节帮人家写对联。吴西西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1978年吴西西参加高考,后来念了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

那是中国学习理科工科氛围最浓厚的时候,工程师与科研工作者是当时最受热捧的职业。以吴西西的性格、爱好和成长环境,当年即使没有选择理工科,也会选择最喜欢的文学,而非医学。

“学医是受家人的影响,尤其是父亲,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吴西西感慨地说,“父亲时常说,他自己小时候生病,奶奶上山采一些药材就能治好他的病。这是一门实用而且到哪里都用得上的技能。”

1

后来之所以朝眼科发展,甚至是术业有专攻的儿童眼科,缘于当时赚取了无数眼泪的电影《人到中年》。大五那年,吴西西正处于在各科室轮转的实习期。当她看见潘虹饰演的眼科医生陆文婷在银幕上的一颦一笑,心中的感慨久久不能平静。吴西西说:“看了这部电影觉得,眼科是医学中离文学最近的学科,是文学艺术与科学结合得最完美的学科。”在她脑海产生的强烈共鸣把她往儿童眼科的路上推了一把。

吴西西1983年大学毕业,择业时她选择了现广西科技大学的前身——柳州卫校。这所学校不仅有教学机构,还有收治病人的附属医院。吴西西才到单位报到,花了三五天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刚熟悉了工作环境,科室的老主任就对她说:“吴西西,你要准备上课了。”

“上课?”吴西西纳闷,心中更是几分忐忑:“我连病人都没看过,就这样去上课行吗?”其实,她在大家的眼中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更是天之骄子,不能轻易地说不行!较真的吴西西觉得,必须赶紧想办法充实自己,提高水平,才无愧于自己的责任感。

当时,柳州红十字会医院的眼科实力较强,恰好,一位和吴西西家里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在那里工作,吴西西便提出要去那里进修。

申请很快通过,同时她也没有放下本职工作。在卫校,该上课的时候上课,该出诊的时候出诊,一到业余时间,她就前往红十字会医院进修。两个地方相距很远,当时还没有公交车,她就骑自行车往返。

上世纪80年代,广西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都不是太好,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条件大致相同,更不用说眼科这样的小科室了,设备和条件非常简陋。经过这一段进修,吴西西受益匪浅。她熟练地掌握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基础手术,一些常见的眼病也能熟练诊治。进修结束后,吴西西回到卫校,继续开展临床教学和门诊工作。

2

二三十年前,五官科是一个综合科,包括了现在的耳鼻喉科和眼科。当吴西西回到卫校时,科室主任要到外地进修,而她又是大学生,因此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代主任。平时她非常关注学术上的最新动态,也很了解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她觉得日后进行分科势在必行。于是,她一面进行手头上的管理工作,一面派出科室中的年轻医生到北上广等地进修学习。

等年轻人学完回来,她就向组织提交了分科申请。从此,卫校的五官科被重新划分为眼科和耳鼻喉科。完成了分科工作,吴西西两次向组织申请外出进修。第一次申请时,由于教学任务很重,她无法离开教学岗位。尽管如此,她没有停止过学科的钻研。两年后,她申请成功,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院眼科学习,此时她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

“进修通知来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具体学的是什么专业,只是一心想到高水平的地方去学习。直到到了那儿,才知道进修的是小儿眼科斜视弱视。”吴西西坦然,当初去进修的目的就这么简单,那时的她也没意识到,这次进修对她今后努力的方向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诊室,吴西西从老前辈们那里学习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如何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为患者服务,同时她也看到他们是如何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技术传给年轻人。说起自己的导师,有件事总浮现在吴西西的脑海里:“有一次,导师看一个病人,由于病情过于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当时已经过了饭点很久了,导师让我去给他打一个馒头在一旁放着。直到那个馒头放硬了,放凉了,导师还在给那个病人看病。导师的身体不太好,在一旁学习的学生们看着都很心疼。”通过这件事,吴西西学会了如何当好一名医生。

吴西西非常看重榜样的力量,除了导师,还有她的父亲。父亲一直工作到83岁高龄,东奔西跑,收获了那种被人需要的快乐,这种感觉也同样让吴西西感到很快乐。怀孕的时候妊娠反应上来,吴西西冲到科室外的水池干呕,然后又回到科室继续看病。就算打着点滴,她依然跟着导师在诊室里为病人服务,生怕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她觉得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她该做的事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吴西西树立起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她今后获得的荣誉奠定了基础,成为她从医30多年来未曾有一例医患纠纷的原因,也为她在医术上的坚持和执着,技术不断精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导师之前并不知道吴西西怀有身孕,见状,便半开玩笑半后悔地说:“要知道你怀孕,我就不接收你了!”然而,吴西西却以优异的表现受到了导师和同期培训班学员的认可。导师做手术时,都让她作为助手上台——要知道,进修生是没机会上手术台的,只能够远远地在隔离区进行观摩学习。吴西西在台上的表现也一贯优秀,操作灵巧。吴西西在这里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一种为医者所必须的素质和精神。

结束进修之后,吴西西在北京生下了孩子,和丈夫一起在北京的家里休完了产假,之后回到柳州,正式开展小儿斜视弱视治疗的工作。当时在全区,只有广西医科大学、区人民医院共两名医生在做同样的事。至此,吴西西在小儿斜视弱视治疗专业上不仅走在了前面,还越走越远,成为了全广西乃至全国为数都不多的专家之一。

3

已获得首届“中国最美女医师奖”殊荣的吴西西,在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走进办公室,看到她身着粉色的连衣裙,显得很干练。执着、热情、专注、精力充沛……经过采访,记者讶异地发现吴西西是一个极其友善的人。

她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微信群。“这些都是病人群,治一例病人交一个朋友,恐怕没人能做到吧!有个孩子,广西的条件无法完成治疗,但是我知道北京有哪位医生能做到,我不仅告诉他要去找谁,甚至还帮他买了车票。回来时我还特地去走访病人,确定没有问题了我才能放心。”吴西西对此感到自豪,这也是她说起从医三十多年,无一起医疗纠纷时的底气。

微信群里有人会向她询问一些后续治疗的事宜,也有一些跟她约时间复诊的,还有些病人的朋友眼睛出了问题想带过来给她看的,还有的仅仅是向她表示一下问候。吴西西都会一一回复,认真解答。在选择治疗方案上,她从来都是和病人站在一块的。怎么省钱,怎么有效,就怎么来,根本不摆花架子。可一旦治疗告一段落,吴西西又似乎变成了一个“打太极拳”的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还有康复的状态是粘着不放,走访与观察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即使2010年来到南宁,担任了广西中医一附院副院长这样的管理职务,她仍然每个星期出诊两到三次。有时候遇到科里同事们觉得难以完成的手术,吴西西也会亲自站上手术台。其余时间,她还有繁杂琐碎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

“要是你觉得压力实在太大了怎么办?”记者问。

“我还有一些和我一同开心、分解忧愁的姐妹们啊!”吴西西说起她的姐妹们,脸上再度浮现出爽朗的笑容。她向记者展示了她和姐妹们一同留下的各种倩影,比如在旅游时的轻松自在,在端着长枪短炮摄影时的专注,在进行形体训练时的优雅大方,还有组团参加舞蹈大赛时的英姿飒爽……

“我怎么缓解压力?我就是这样缓解压力的呀!”吴西西开心地说。最近由于连续几个周末都在外地开会,她没有办法出现,姐妹们的聚会一推再推,她都感到不好意思了。好不容易这一周周末大家都有了时间,她也只能买周六下午的火车票匆匆回到柳州参加聚会,因为周六上午她还有一些病人需要照顾。

那么推动着她加班加点,甚至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病人谋福利的原动力是什么?吴西西说:“这些事都是我想做,我自愿做的。”

谈起这个问题,吴西西颇为感慨:“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渴望过得到一些荣誉,受到别人的认可,担任一些职位。当然也很羡慕别人所取得的成就,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拥有这一切。”她稍做停顿,望向放在深色沙发一角上的袋子。“得奖的奖状和奖杯拿回来,还放里面没来得及打开摆出来呢!如果说我曾经最在乎的,而现在又觉得不以为意的,就是这些了吧。”

吴西西这么讲,并不是说不在乎这些奖项和荣誉,而是她觉得:“如果我把目光和精力都放在上面,就没时间帮孩子看病了。”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吴西西发现,真正能够给她带来快乐的时候,是她给予孩子们精心的治疗和关照康复的孩子们。“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是去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了。”吴西西说。

吴西西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让孩子们康复而燃烧所有精力的医生。她也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她需要协作与支持。现在,吴西西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名为“壮乡儿童光明梦”的眼健康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将联合自治区妇联、关工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广西眼科分会、优生优育协会等几大部门的力量,组织全国和广西的专家针对全广西0—12岁斜视弱视近视的早期筛查、干预和治疗活动。吴西西对这项工程的美好前景十分有信心,她说:“如果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那么将能够在四五年时间内掌握广西儿童眼科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情况,进行探索和干预,为政府提供干预和防控决策的参考意见。当然,这也能够大大提升国民素质,甚至有可能让广西在防控方面取得领先。”

一路走来,吴西西回望自己取得的成就,不论是世纪之初在柳州创立了眼视光中心,开展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还是率先在全广西倡导个人捐献角膜献爱心,让光明传递下去,开展了许多和儿童斜视弱视相关的普查、科研教育等活动,甚至作为组织者召开了专业的学术论坛,邀请全世界的专家前来参会……她还是觉得,自己的身份无论怎么变化,医院的管理者也好项目的牵头者也罢,不管获得的荣誉再多,加在名字前的头衔再复杂,她最看重的是患者对她的认可、同行对她的肯定,这就是一个“好医生”。正因为吴西西想要的是如此简单纯粹,才让她能够永远保持专注,秉持执着,永远有一颗精进的心,为病人、医院倾注如此巨大的精力,并从中获得了幸福和快乐。(女性天地杂志社专访 文:罗异丰 吴西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