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重点展示学校“‘轮值村医’健康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申报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案例名称:“轮值村医”健康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所在省市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
案例负责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案例参与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值村医”专家团队,广西中医药大学派驻隆安县南圩镇联伍村、四联村驻村第一书记
一、基本情况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是“十三五”期间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后,被列为广西20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自2012年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担负着隆安县南圩镇联伍村、四联村,都结乡欧里村、念潭村,布泉乡新盏村,城厢镇良安村等6个贫困村的定点帮扶任务,先后派出37名驻村第一书记、27名工作队员驻点开展帮扶工作。
我校定点帮扶村级卫生室设施设备不足、使用率低,村医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无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由于地处石漠化山区、交通不便,群众经济拮据,很多群众小病捱成大病、甚至是重病,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低,近亲结婚遗留问题突显,6个贫困村的4727名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发生率高达47%,持证精神残疾患者达76人,持门诊慢特病卡患者达500余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了当地群众小康路上的“拦路虎”。针对上述问题,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统筹安排,在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党委的支持下,把保障全民健康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主攻方向,建设“广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帮扶基地”,通过“轮值村医”健康帮扶专项活动,同时组建健康帮扶工作微信群,数百名专家同时在线为患者远程问诊,打通基层群众健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该活动通过每周安排4名不同学科的医疗专家驻村开展便民义诊、健康宣讲、防疫宣教、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入户多学科会诊、居家护理知识科普等健康帮扶工作的方式,既长期保障满足农村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及中医药诊疗需求,也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接下沉到基层第一线,助力基层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练好强硬的“基本功”,为大石山区留下一只“带不走的医疗队”,同时也有力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健康状况,提升当地群众的健康素养。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截至目前,已开启以隆安县南圩镇卫生院为固定巡诊站,以联伍村、四联村为重点,辐射周边乡村的“三地循环”轮值机制,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二、案例亮点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健康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坚守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中,以“全覆盖+精准帮扶”模式落实定点帮扶重点工作。把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是防止脱贫户返贫的关键,创新“轮值村医”健康帮扶的模式,让大石山区的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三甲中医医院的优质诊疗资源。在这些精准帮扶的实践中,党员始终冲在前、做表率,附属医院党支部也将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结合本职岗位实际,创造性的开展精准帮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坚定人民立场,责任担当促进常态帮扶。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为民解忧办实事,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健康帮扶优势,着力打造 “轮值村医”服务典型“样板”。学校党委持续将“轮值村医”健康帮扶专项活动逐步向其他定点帮扶村铺开,扩大群众受益面,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三是落实精准施策,中医中药发挥特色优势。学校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共投入29.82万元完善村级卫生室硬件建设。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自身医疗服务优势和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畅通医疗资源的绿色通道,让健康帮扶更好深植基层。结合当地村医全科医学的教育背景,向村医手把手传授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为村卫生室配备针灸针、拔罐、耳穴压豆等多种中医技术设备及中药饮片、免煎颗粒、院内制剂等中药药材,让村卫生室可承担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提供便捷实惠的中医处方,让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贴心医疗服务。
四是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促担当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轮值村医”专家遴选和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激励和完善评价体系,如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更多优秀医疗骨干参与到“轮值村医”的专家团队中。
三、案例成果
一是开创了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在专项帮扶开展之初,先通过义诊、走村入户摸排等形式,摸清基层群众健康状况,充分研判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难点堵点痛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的精准帮扶工作,尤其是在每周的“轮值村医”专家的安排上,要结合群众的健康需求进行专门的设计和安排,从而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自2020年9月活动启动以来,已连续派出194批次800余人次专家参与轮值,服务群众近2万人,讲授中医适宜技术课、新冠肺炎防治宣教100余场次,为隆安县、南圩镇卫生机构及当地村级卫生室授学300余人次,捐赠药品、医疗用品价值近30万元。
_副本.jpg)
医院“轮值村医”专家手把手教当地村医
二是提供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新样板。通过对村级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添置必要的诊疗设备,捐赠药品、医疗用品、书籍等,为健康帮扶工作提供软硬件保障,优化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三是优化了健康帮扶机制。把最初的义诊帮扶模式转变为深度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精准对接全科村医,从源头提升农村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以健康扶贫基地为圆心,向外辐射中医药的影响力,形成了固定的帮扶模式后,周边村、镇、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共享专家的培训资源,共同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目前,“轮值村医”专家库已经成为拥有800余名成员、超过7成的专家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型专家库。
四是发掘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切入点。通过用好中医药和中医外治技术的优势,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解决。同时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推广中草药知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的进行健康科普宣传,提升当地群众健康素养。
五是探索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培养新方向。经过了194期“轮值村医”专家的手把手教学,联伍村、四联村的三名村医已经掌控了常见病的诊断、针灸治疗、阅片等,相对于晦涩难懂的课堂,跟班学习的师承方式更有利于基层全科医生的快速成长。

医院“轮值村医”健康义诊活动
六是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轮值村医”这一帮扶模式得到了社会媒体的持续关注,中国中医药报、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活动先后入选人民网全国“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2024年党建引领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典型案例、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一地一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案例征集活动典型案例和2024年广西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6uuN7aJKn7AoNsryI-Uezw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