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建言高校创新:推进校所合作整合创新力量
2008年10月23日09: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时候是竞争关系,不是合作关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21日对全国政协委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视察团说。视察团当日在北大召开座谈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关系成为最吸引委员的话题。
许智宏告诉视察团,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面临很多阻力,双方经常争人、争钱、争项目。由于科技创新的项目、经费属于科技系统管理,属于教育系统的高校在与科技系统的科研院所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
有限的资源在高校得到了较高的利用。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9项中的2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9项中的2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2中的117项。近几年高校以不足全国10%的经费投入比重却取得了2/3以上的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和1/3至1/2的应用研究成果产出。
“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大量思维活跃的研究生不仅是学生,更是重要的科研力量。这也是为什么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比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蓝闽波委员说。委员们一致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充分结合、融合,使国家的科技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
“其实这种合作原来是有的。我自己所在的北大物理系最初就是钱三强先生担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和北大进行合作的一个研究机构,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北大的一个系。‘文革’后合作就很少了。”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说。“现在这种合作也有,北大就在和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天文系。”许智宏说,但他也表示,这种合作目前还不完善。
“其实,在国外这种合作很正常。美国排名第一的海洋研究所WoodsHole海洋所就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海洋所的研究员是学院兼职教授,海洋所的学生毕业授予学院的学位。英国的国家海洋所就在开普敦大学里。”曾经留学英国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院院长高抒委员介绍说。他所在的学院也借鉴了这些经验,与中科院湖泊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二所开展了合作。
“他们的研究员做我们学院的兼职教授,列入我们学院的导师名单,可以招研究生。但是这种合作还是自发的,没有得到来自学校一级的制度保障,更别说国家级的保障了。要是哪一天有什么意外,别人不愿意干了,也没什么办法。”高抒对此颇为忧虑。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不一样,在高校干的活,往往不能列入在科研院所的考核,科研院所当然缺乏积极性。”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岭委员说。他认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员管理、业绩考核有很大不同。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下,知识产权的归属、科研论文的署名与署名单位等问题很容易阻碍合作的延续和深入,这需要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及各自主管部门研究解决。
委员们认为,应该从制度层面推动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结合、融合。把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与大学人力资源优势、学科综合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和大学联合招生的模式培养研究生,变自发合作为必须合作,从制度建设上推动和保证科研院所与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