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学院55周年发展纪实
巍巍鸿庠,弦歌激扬。
2011年12月20日,在申报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之际,广西中医学院迎来了她的55周岁华诞。
五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歌行。1956年,广西中医学院建院,其前身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培养本科层次的公立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临床机构。1964年学校恢复本科生教育,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原南宁大学医学院)并入,组成了新的广西中医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96年起先后与国内7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3年联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开办研究生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
五十五载励精图治,晖光日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五十五载薪火相传,桃李芬芳。55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众多的历届毕业生成为全区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疗战线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人才立校 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多年来,广西中医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稳、外引、培养、提高相结合,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层次高、数量足。现有正教授176人、副教授453人、博士学位教师184人、硕士学位教师75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96人;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其中,国医大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名老中医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3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广西八桂学者岗位及特聘教授各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
学校专家学者云集、实力雄厚。如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班秀文、林沛湘、张惠民、秦家泰、梁申、曾宜敬、周基邦、李士桂、黄荣活等;著名教授韦贵康、赵一、尹遐龄、徐守中、荣远明、黄瑾明、黄鼎坚、徐富业、李瑞吉等;还有一批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授。
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成效突出。2003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结论;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获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学科强校 特色办学前景广阔
广西中医学院办学55年来,中医药名家、名师荟萃,学科体系建设基础深厚,学科发展前景广阔,不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遵循高等教育与高等中医药民族医药教育发展规律,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现有26个普通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本科专业均覆盖了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一级学科。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科特色鲜明。学校拥有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先后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壮医班、对外中医班和护理(英语方向)班等教改试点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还先后成立了传统医药研究所、壮医药研究所、壮医门诊部、壮医药学院等机构。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以来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学校目前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3个、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科技“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在建的广西中医学院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创新共享平台。
精诚济世 服务社会成效卓著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多年来,广西中医学院努力探索,以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学校有8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1家附属制药厂及1所附属中医学校;有重阳城老年公寓、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学校坚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新药的开发和研究。近年来,学校先后自主研发了36个国家准字号新药、137个院内制剂。自主或参与研发的青蒿素系列产品、复方罗布麻片、绞股蓝制剂、神蜉酒等,已成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拳头产品。
弘扬国粹 对外交流日益广泛
广西中医学院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在传统医药立法、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
学校先后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医疗机构广泛合作,签署合作协议47项,为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1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留学生,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共主办、承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传统医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声誉日益增强。
科学发展 建设人民喜爱大学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西中医学院提出要建设“人民喜爱的大学”,致力于使学校成为学生求知的港湾、教师出彩的沃土、社会信赖的医疗机构。
学校党委首先抓好两家附属医院的开展工作。第一附属医院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开设党员先锋岗;附属瑞康医院以“立足于学、聚焦于干、致力于帮”为主题,成为全区、全国医疗行业的先进典型。
55年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活跃在全国各地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2011年,学校连续4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与时俱进的广西中医学院人一定能够恪守“弘毅自强 传承创新”的校训,秉承建设“人民喜爱的大学”的办学理念,以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信息网络中心 转载)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