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人民网】广西中医药大学: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 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1-06 点击数:
分享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源动力。

作为一所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广西中医药大学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的重大责任。教师教学发展承载着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在教师教学发展、临床师资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

长期以来,医科院校教师队伍中的很多教师非师范毕业,缺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专业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的性质,又使得医疗与教学的平衡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了教师发展专题调研,从顶层设计中医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师教学的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通过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创新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强有力的教师教育素养助力高等医学人才培养。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2017年设立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部,制定《广西中医药大学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以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部为基点、各单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广西中医药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明确师德底线,建立负面清单,健全惩处机制,抓好全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发展理论 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体系

经过探索实践,学校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调研结果,将教师群体分为新进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三个阶段。在新进教师阶段,着重培养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微观教学能力;在成熟教师阶段,主要培养教师教学改进、教学建设、教学研究的中观协调能力;在骨干教师阶段,则以培养教师引领教学改革、推广教改成果、带领教学团队的宏观领导能力。为了进一步激活师资队伍发展内生动力,让学科与教学做到有机结合,学校在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制上,所有教学单位也相继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有计划地实施分类培训、分级培养。校院两级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服务教师生涯全过程,实现了“全员化、全程化、个性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多维度教师教学发展体系。

坚持引育并举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校党委定期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动态,建立学校统筹、学院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引育并举的人才集聚制度,优化人尽其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便捷高效的人才关怀服务机制,推动引进人才与培育人才公平竞争、并轨运行、共同发展,从根源上注入活力,让教师队伍结构得以优化。

自2017年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政策以来,共计引进博士250人,引进力度与成效居广西高校前列。学校除了重视人才队伍的“输血”,还重视人才队伍的内部“造血”,审时度势地修订了《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规定》,保证教师在攻读博士期间的生活保障,目前仍有80位教职工在国内外高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夯实了教师教学发展的学科基础。

截至12月29日,学校2021年共引进博士44名,目前1100名专任教师中博士人数为498人,博士占比为45.27%,已经达到博士点复核要求。

加大绩效激励力度 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在新修订的绩效考核方案中,二级教学单位(部门)的教学工作与教师培训工作占任务权重的55%;职称评聘进一步向教学倾斜;学校在晋升晋级、评奖评优中重点关注教学,持续加大对教学评优评先的奖励,凡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列入职称评聘破格申报条件;全校教师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直属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中级晋升副高级职称需进行“临床服务教学内涵”的考核;在教学绩效中,非课堂教学任务超过最低工作量20个学时后,按照学时发放教学绩效,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提升培训和教学改革研究。高校教师资格证成为临床医生申报卫生系列职称的必备条件。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视、激励与支持。

组建校内外结合 专兼职互补的多元化教学促进师团队

学校基于校本资源和教师发展需求,在长期的师资建设和教师发展工作中发掘出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素养佳并且服务热情高的教学骨干力量,从教师教学发展的顶层决策、教学咨询(含课堂观察与诊断)、微格教学训练、教学培训、教学竞赛指导及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创建了一支学科过硬、教学过硬、做实事、出实效的专兼职、专业化的教师发展促进师队伍。教学促进师团队真正扎根在一线教师群体中,发挥积极影响力,以点带面,辐射整个教师群体,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

提高“准入”门槛 创建新入职教师“双轨制”培养模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对新任职教师(含临床教师)逐步实施岗前培训制度的要求,我校将教师教学质量关口前移,严抓新入职教师准入门槛。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多元模块”“技能演练”“脱产带薪”的“课堂准入”培养,并轨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培训合格证”并完成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双轨制”的推行,有效的规范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确保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深化医教协同 扎实推进医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我校医学专业(含基础与临床)教师培养的重点问题。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将基础学科师资与临床学科师资培养有机衔接,针对医学临床教师开展“临床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临床教师服务教学内涵建设”工作,完善临床教师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医学基础课的青年教师开展“基础教师临床能力培养”项目,让基础教师到临床医学院开展临床一线诊疗任务,丰富临床经验。“临床完善基础、基础加深临床”的培养体系,加深了医学教师对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为培养高素养的医学“双师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中医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

学校努力营造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文化,加强中医药师生的专业自信和专业定力。如,在新入职教师培训中安排中医药发展史及中医药优秀师德楷模专题讲座、定期举办中医经典大讲堂、对非中医中药背景的教师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开展“西学中”“西学壮”培训班、在全校教师中推广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打造校园石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康保中心免费为教职工提供康体保健服务等。同时,学校讲好中医抗疫“好故事”,传播中医抗疫“好声音”,提升全体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认同与自信,增强教师振兴发展中医药学的文化自觉。

推行教师发展系列改革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逐渐形成了持续提升教师教学发展能力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抓落实, 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效。首先,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学中心地位得以巩固,整体改革成效显著;其次,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优秀教学人才、教学团队脱颖而出;第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各项成绩喜人。

据2021年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本科)”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西31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3,在全国29所中医药高校中排名第9。有四名教师通过教学竞赛获得了“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省级一流课程28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个等。近5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奖127项,其中国家级银奖(二等奖)5项、铜奖(三等奖)11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20项、铜奖87项。